第三百九十二章 抚平边地-《晋末雄图》


    第(3/3)页

              在此背景下,秦梁州刺史李凤,因公私两忿,便上书高岳,请求将伐蜀事宜提上日程。虽然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赵国身上,但高岳未置可否只让李凤酌情处理,小心从事。

      

              当初,听闻成先君李雄崩逝的消息,李凤曾悲不自胜,闭门大哭了一整天。内衙也有秘奏,说他心怀故主,有不忠嫌疑。结果高岳当即予以了驳斥,言道李雄对于李凤而言,既曾是亲密的叔父,又是无上的君父,如今哭祭,乃是人之常情,勿得妄议。若是李凤无动于衷,说明此人是凉薄冷血之人,倒反而要鄙视和厌恶他了。

      

              李凤本来悲伤出自肺腑,情绪过后,也想到可能会引起非议和麻烦,有些不安。但高岳明旨来宽慰他,并特许他,若是愿意,可去往成都当场拜祭李雄。虽然李凤因为种种顾虑最后并没有当真去成都,但他对高岳感激涕零,效忠之心愈发坚固。

      

              接旨后,李凤明白了皇帝并没有直接拒绝他的意思,心中更不免活泛,便立即动身去往江陵,去找谢艾商量。因为谢艾不仅是楚公,更且是‘都督西南诸军事’。李凤想要对蜀地用兵,无论如何,都必须要经过上官谢艾的应允。

      

              江陵城,楚公府。

      

              书房内统共四人,谢艾正中上坐,左下首头一个便是李凤,身边坐着荆州长史万宏,右下首,乃是荆州别驾赵募。几人在听着李凤对谢艾说话。

      

              “……所以如今成国搞成这个样子,简直是天怒人怨。从私情上来讲,下官实不忍乡梓父老再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从公义上来说,我大秦应早日收取蜀地,使蜀人得享浩荡天恩。故而,下官在禀明陛下后,便立刻动身来向公帅请示,究竟伐蜀可行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