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君臣同心共扶危难-《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第(2/3)页

    于谨自然知道大丞相要让他说什么,于是也不推让,走过来,指着舆图,看看御座上的皇帝元宝炬道,“东贼高澄率兵已至蒲津关,声势浩大,现已安营扎塞,大肆宣扬造浮桥渡河。另探知还有一路贼军由先锋窦泰统率,直奔潼关而去,只是不如高澄迅捷,还未到潼关。已命各处严察,如探到还有贼兵至,即刻禀报。”于谨大致讲了讲情况。

    窦泰奔赴潼关无疑。潼关与长安同在渭水之南,是西入关中的门户,如果门户洞开,关中则无屏障。并且潼关距离长安也就是不到三百里的距离。可依恃之处就是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潼关北有渭水、南有秦岭,周围深山禁谷相连,是真正的扼喉之处。

    但是,正因为潼关是关中东边唯一的屏障,所以很值得东魏军冒险一试。一但攻破关中,长安必失。而此次想要攻取潼关的大将窦泰素以勇猛著称,是大丞相高欢的心腹,并且彼此姻亲,说起来窦泰还是高澄的姨父。窦泰一直追随高欢,数战常为先锋,总能旗开得胜,所以从高欢点将来看,也是志在必得。

    另一路东魏军是大将军高澄亲率,而且又是直逼蒲坂,一来就扼住了蒲津关渡口。蒲津关的位置在黄河东岸,又与潼关相辅,互成掎角。一是可以与潼关的窦泰相互为援,二也看得出来占了漕运先机是做了长驱直入的准备。不管从高澄还是从窦泰,这两路用兵东魏已经是很有自信,成竹在胸了。

    两仪殿内,除了左丞苏绰不懂战势,包括皇帝元宝炬在内,都能看清高欢的意图。就是以长安为目标,要造成合围之势。而西魏劣势就在于天降大灾因而国力正处衰弱,东魏军直面而来,西魏军奋起于内线作战,这是有利有弊的事。

    宇文泰终于从舆图上抬起头来,三梁进贤冠下那张极深沉英气勃勃的面孔此刻格外镇定,他的眸子里有种不服输的神采,在这个时候格外能鼓舞人。他看着皇帝元宝炬极沉稳地道,“主上,既然大将军已经率军而来,若不应战便是来而不往,此不合礼制。”

    元宝炬微笑道,“卿说的极是,孤全凭大丞相裁夺。”他笑得很轻松,完全是相信宇文泰的样子。

    “陛下勿要忧虑。主上是中兴社稷的真命天子,受天下拥戴,如今坐拥关陇,延揽人材、内治清明,天下生民无不感主上之恩德。既便天灾,万民一心,人和胜于天时,这是主上必胜东贼之势。潼关和蒲坂虽然距长安极近,但东贼劳师远袭又是孤军深入,也没有必胜的先机。况且国都四围,仇池、武兴、上洛、武关等皆有重兵固守,就是北边夏州、凉州也可保无虞。主上在长安号令天下,微臣便可先率军进抵广阳以护卫主上,同东贼一战到底。”宇文泰不急不徐地说出一番话来。

    这番分析至情至理,无论是皇帝元宝炬还是苏绰、众位督将,心里都安定了许多。

    元宝炬挪了挪身子,扶着身前几案慢慢站起身来,将手里那一卷帛书扬了扬,又放到大案上,看着宇文泰道,“天下社稷不是孤一人的。孤虽忝为七庙之主,全赖丞相为国之柱石。东贼如此抵毁丞相,孤心里实在难以忍受,愿亲率六军与丞相一同扫除凶丑,以慰丞相为天下社稷之心。”

    没想到皇帝这么护着大丞相,君臣一心这是吉兆,也是大战前算筹的有利方面。这一层又让苏绰及督将们更添了一重安心。

    宇文泰执礼道,“陛下体贴微臣,微臣念主上恩德感激不尽,唯有以身报社稷才不负陛下之恩。主上但坐长安,微臣拼却性命也必保主上无虞,以尽臣效忠之心。”

    “丞相要如何分兵拒之?”元宝炬并不看舆图,只问道。

    窦泰不是好对付的,高澄也必不好付。不知道宇文泰要怎么调兵遣将。

    “陛下请看。”宇文泰指了指舆图,同时回身一瞧,示意众督将也上来。

    于谨、赵贵、独孤信、李弼等全围拢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