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杨长史当面逞口舌-《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第(2/3)页

    “殿下怎么了?早上还好好儿的,是因为”高澄追问道,显然甚是关切。他欲言又止,应该是顾忌到了什么。

    里面床榻上的月光把高澄的话听得清清楚楚,好奇他竟也有这么牵心扯肺的人,不见他再有半分顽笑。自己心里却升起一丝淡淡的失落。

    “夫人就怕郎主牵念,吩咐奴婢传话给郎主,让郎主切莫挂心。”阿娈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又收了笑正色道,“刚听外面进来的家奴说,有个白面书生想向郎主求教楚辞,正在向崔侍郎和崔先生央告想求见郎主呢。奴婢怕外面的家奴进来不方便,便来回禀郎主,郎主见不见这人呢?”

    高澄却没回答阿娈。回身看了一眼床榻上的月光,她的面颊侧向一边,但微动的眉梢显然是把刚才他们在外面说的话都听进去了,并且正关注此刻他和阿娈的意向。高澄立刻又转过身来向阿娈吩咐道,“这是上党太守李希宗的女公子,要在这里住几日,你自去遣人服侍,一应安排妥帖了再去回禀给殿下。告诉殿下,我晚上过去。”

    月光暗中里听到,心里好奇。一会儿夫人,一会儿殿下,显然高澄甚是将她放在心上,想必是一位宗室的公主。又胡思乱想着,只怕这位大公子也是因为种种缘故要和帝室连姻才求娶了这位公主吧?只不知她品貌如何。

    谁知道外面阿娈却笑道,“郎主的心思,殿下果然都猜到了。殿下说怎么样待客只要郎主愿意,她并无碍,不必回禀。郎主事务繁多,不好分心,晚上也不必一定过去。”

    这话在月光听来觉得好奇怪,以她置身局外的角度,觉得像是一种故意治气的欲迎还拒。可偏偏她又听到那婢女说这话时带着一种逾越了身份的顽皮,似乎是替她的夫人在和郎主玩笑。

    原以为高澄会心有不悦,谁知道高澄不但没生气,也没再多问什么,只是微微一笑便走了。

    以高澄的绝顶聪明,其实一听阿娈的回禀就猜出来了。虽然他已经两次或明或暗地拒绝了见杨愔,但是此时此刻的大好心情就忽然让他有了兴致要见一见这个人。他心里也完全明白,杨愔并不是阿娈口中形容的那种浅江薄无知的白面书生辈。

    崔季舒毕竟与杨愔同朝为官,而且他心里究竟还是看不明白大公子高澄对这个刚刚升任的杨长史是什么态度,所以他作为这行馆中不那么明正言顺的半个主人,也只能对杨愔客套、含糊地应付。两个人都各自顾左右而言它地笑语。

    “郎主来了。”忽然站在崔季舒和杨愔旁边一直看热闹的崔暹平平淡淡地来了一句。就这一句就把那两个人的假客套给止住了。

    杨愔抬头便看到高澄正从后面缓缓的山坡上下来,分花拂柳地向这边走过来。他并不是头一次见到高澄,但是看到他这么头发披散、衣衫不整的样子还是心里震了震。高澄还是那一身落入湖水中曾经湿透了的袴褶,只是现在又捂干了,所以难免在半新半旧的成色上又添了皱巴巴的痕迹。披散的一头乌亮的头发也是湿了又干,却顺滑如丝缎。杨愔早知道他特立独行、以己为尊,倒也不十分觉得奇怪。

    难得崔暹靠近了叔父低语道,“难为叔父刚才拦着。其实郎主心里从来没犹豫过,必定是要见此人的,只是早晚而已。”

    高澄走近的时候,杨愔已经迎上去,待相距十数步之近,拱手一礼,唇边微微含笑唤道,“大公子。”

    高澄站定了,盯着杨愔。他心里倒闲在地想,阿娈说的也没错,此时看杨愔其实还真是个面白有须的书生相貌。杨愔论年龄大概和崔季舒差不多,只是崔季舒貌不符实地总免不了显得俗气。而杨愔则白衣飘飘,面目清秀气质儒雅,这让他整个人的风姿便如玉树临风一般。

    杨愔特唤“大公子”不称高澄官位,既不失恭敬,又不拘朝堂礼数,倒像是寻常朋友。拱手为礼似乎又暗示了他甘心臣服,以表明心迹。没等高澄说话,杨愔又笑道,“大公子不必疑虑,愚兄今日之来既没有身披香草,也没有腰佩秋兰。愚兄本不是高洁之人,更不是来和大公子讨教楚辞的,只想论及一番父子、兄弟之情以博友人一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