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暗夜里,大魏的宫廷寂静无声,寂静到能听得到自己的心声。元修抚着朱华阁的护栏和立柱,连呼吸都听得到。这里曾经有过一场梦,也许此时才是梦,当时本是真。元修下意识地细细轻抚立柱,许久许久,终于收起了心里的叹息,一步一步地沿着陡峭的木阶走了下去。心里不知是轻快还是惆怅,脚下却是轻快的。摆摆手,斥退跟着的宦官内侍,只身一人在大魏宫廷的深夜里游走。 仿佛不知身在何处,只知一心所念便步履相随。停下脚步时抬眼一望,远处漆黑一片,高高的宫墙挡住了视线,只有一缕若有若无的笛声越过高墙传出,听得也并不真切。不知怎么,竟然走到椒房殿来了。元修久立不动,欲去还留。终于还是隐忍不住,脚步沉缓地登上那长长的石阶。立于宫门外踌躇,知道深夜里宫门必是紧锁的。他虽是大魏天子,有权力打得开这锁,却不知道怎么才能打开心结。这也许是他永远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当原本认为更大的矛盾看似解决之后才发现他与高常君之间的矛盾才是看起来并不刺眼却永远解不开的。 需要努力克制自己,伏门低泣。没有人看到大魏的天子此刻的忘情,他心里的绝望已经到了极点,似乎因此而变得一切都不再有意义。谁想到宫门承受不住他全力的依靠,竟然缓缓被推开了一条缝隙。原来宫门并没有上锁!不知是巧合、忘记,还是一直如此。 笛声清晰了,似断似续。像有什么东西无形之中牵住了他的心,引得他不得不向内走去。元修清楚地知道白日里可以看到殿外满庭的新绿,暗夜却什么都看不到。终于还是停驻于门口,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转身而去了。 殿内,高常君放下笛子,渐渐地周围安静下来。若云穿帘而入,走近身边,低语道,“殿下,主上已经回去了。” 高常君没说话,走近平时抄经文的地方坐下来,亲自动手铺陈纸张,研墨,口里只轻诵佛号,半晌才仿佛自语般道,“还是不见的好。” 若云轻轻走了出去。 夜空高远,明月悬于天幕之中,剑气森森,星落如雨。渤海王大丞相高欢的府第里,深深庭院中世子高澄的侍妾王氏静静地立于一树桃花下面出神地看着正在舞剑的郎主高澄。 年轻的少主此刻身姿英武,气势如虹,完全专注于挥舞宝剑之间的豪气,眼里丝毫没有看到桃花下痴望于他的女子。他的一头乌黑如漆的亮发完全披散,他美丽越过倾城女子的面容冷峻淡然。身上的白色袴褶是习武时常穿的,早已破旧,穿在他身上却显得儇佻不羁。 王氏静静侍立于一侧不舍得移开自己的眼睛。也唯有这样的时候她才可以肆无忌惮地看他,拥有他。今夜总觉得少主似乎有心事,她知道每当这样的时候他总是习惯一个人在深夜舞剑以渲泻内心的焦虑。他不是喜欢倾吐的多话的人,当然更不可能去跟她倾吐心声。 又是那一缕笛声。王氏非常敏感地感受到了这破空而来的笛声,似乎划破的不是夜空,是她的心。循声而望,再回眸时,世子已经悄然收了剑,立于当地细听。当他落地收剑时,乌亮的长发拂过面颊,这世间竟然有如此妖孽的男子。王氏几乎要窒息了。他原本旁若无人,但却对这笛声比她还要敏感。王氏记得上一次也是这样的笛声让他如此顾念。 高澄随意地将剑掷于一边,拔步便走。王氏却立于桃花下未动,她只能望着他的背影在心里深深地叹息。 绿梅落尽,这小院落更显得清冷而落寞。檐下的阿娈出神地听着世子妃元仲华的笛声,看着黄色衣衫的纤弱少女遗世独立的身影遐思,突然听到“咣当”一声巨响。 元仲华放下笛子望去,院门早被高澄一脚踹开了。白衣的身影在黑夜里格外显眼,阿娈已经看到世子高澄大步走了进来。她急忙也从廊上走下来,快步走到高澄面前,实际是护在了元仲华前面。看到世子怒气冲冲的样子她很怕他会和世子妃起冲突。先恭迎行礼,谁知道还未说话起身,世子已经极为不耐烦地挥手示意她退下去。阿娈只得小心翼翼地退了下去。 高澄被阿娈这一拦,没有刚才那般盛怒,也没有走过来,只冷冷问道,“世子妃如此好兴致,不知道是在思念谁?” 元仲华把玩着手里的玉笛,没有嗔怒也没有喜乐,似乎并不关乎她的事,又似乎根本不明白高澄是什么意思,低下头用极平常的语气问道,“世子又是深夜不眠,忽然闯入,总让人惊慌失措。”说罢抬头间懵懂地瞧着高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