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的明末之旅》


    第(2/3)页

    张丰谦虚的道:“高大人,过奖了,以后很多事情可能还需要你多多关照。”

    高殿柱道:“张老板,以后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直接来找我。”

    高殿柱并没有瞧不起商贾的意思,尤其是刚才听了张丰的描述,东方纺织厂将达到三、四千人的规模,年产三十余万匹布,每年上交的赋税将达到上万两银子。

    规模工业,高殿柱是第一次接触,从张丰的描述之中,高殿柱显然看到美好的前景,三、四千人有工作,有饭吃,将带动数千个家庭,上万人受益,这是多么巨大的政绩。

    不想当知府的同知不是好同知,高殿柱清楚得很,只要扶持东方纺织厂发展得好,自己的政绩就有了,升任知府也指日可待。

    因为清楚这些,高殿柱才答应得非常爽快,承诺张丰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自己。

    张丰给高殿柱的惊喜远不止这些,这不,张丰就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让高殿柱莫名的惊喜起来。

    张丰道:“高大人,我们松江府棉花种植面积很大吧,眼看又到了棉花种植的时节,我有一个大计划想和高大人聊一聊。”

    松江府流行种植棉花,每年的种植面积都在数十万亩之巨,算得上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高殿柱感兴趣的道:“张老板,说来听一听。”

    张丰早就有这个计划,东方纺织厂建成之后,达到三、四千人的规模,上千张织机,年产棉布三十万匹,这需要大量的棉花。

    张丰准备推广公司+农户模式,这样的模式,在后世非常常见,但在数百年之前的大明朝,这可不得了。

    听张丰讲完,高殿柱一怔一怔的,震惊了良久之后,高殿柱莫名的激动起来,甚至连连看了张丰几眼,高殿柱心中佩服的道,同样是一颗脑袋,我怎么就想不到这么巧妙的点子呢。

    所谓公司+农户模式,就是由东方纺织厂和种植棉花的农户签订合同,甚至在前期可以提供部分资金,棉花种植出来之后,由东方纺织厂按照一定的价格收购。

    这是双赢的事情,东方纺织厂受益,不再用为棉花来源担心,农户的话就可以放心种植,不再用销路发愁。

    高殿柱道:“张老板,这可是一件造福桑梓的事情,我一定支持,百分之二百的支持。”

    这不但将造福桑梓,而且,官府也大大的收益,种植这么多棉花,这赋税不少啊!

    明白这些,高殿柱甚至感慨,这么一个东方纺织厂,起到的带动效果居然这么巨大。

    张丰和高殿柱非常的投机,两人在府衙后堂起码谈了一个多时辰,最后,高殿柱亲自送张丰出了府衙,这样府衙之中的不少人大跌眼镜,一个商人而已,居然有这么高的待遇。

    ………

    东方纺织厂。

    经过了上次的事情之后,东方纺织厂终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第二批招收的一千人纷纷上岗,上次受伤的保安队员也全部恢复,开始了每天的正常训练。

    杨升海也恢复了健康,看到纺织厂终于像模像样,每天大量的棉布被生产出来,然后被各布商运走,杨升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