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饮水要注意-《红楼重生之代玉》
第(2/3)页
大佬又问:“太后还是操心王爷的婚事罢?”
小大佬更懂了:人家准儿媳谢四小姐还在那边没个音信哪!七王爷是盼她还是怕她?面子上总要好好找找她吧?拿这个做足文章。不管七王爷还是皇家,都没空再多操心水灾那儿的细节了。
大佬往后躺了躺,叹出一句小大佬听不懂的话:“我们这是替人操心卖命,还费心躲着人的刀。”
小大佬想啊:这话怎么不通呢?水利没修好,唐家有责任;赈灾过程中唐家没有很使上力气。只能费心遮掩,这怎么叫替人操心卖命了?
他困惑着往外头走,忽然悟了:这水利换谁能修得好?把七王爷和皇帝自己填到坝上,也未必就能保它不溃啊!一出了事,却得找人担责任。唐家好不委屈!至于这赈灾,也是一个道理。那些灾民们关唐家什么事呢?都是他们崔家的天下子民,抚得不好闹将起来,伤的是崔家的江山。他们唐家帮着善后,就算当中有抹下些钱吧,这也是惯例。你要叫人家办事,不好不有点油水润滑一下的,你说使了点手腕好叫附近民众不至于愤恨恐慌吗?这更是题中应有之义。换他们帝王家来,也只好这样的。唐家冲在了前线,替帝王家承担了,不但没褒奖,却还要担惊受怕,这不是太委屈了吗?
小大佬心头一酸,回头看大佬,坐在古老的扶手椅里。一动不动,高高挑花窗的光线黯黯的滑进来,把他的侧影映得似一幅可以瞻仰百年的画儿。
“该画成像儿,以后好叫子孙们参拜的。”小大佬想起来:还有一个唐家的子孙消失在水灾里了。得好好找找!但愿没丧命吧?
小大佬要是知道唐静轩这时候在做什么。当时就得炸毛!
唐静轩只是做了一个富家公子都应该做的事情:他见到了洋洋的大水,忍不住诗兴大发,迎风而立,苦思冥想,要做出一首诗来,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照唐静轩的想法。这必须得是伟作、大作!可惜想来想去都逃不脱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套路。不行不行,唐静轩有点儿自知之明,写大场面,他是比不上庄子的。他得另辟蹊径,譬如说,搞点儿比喻什么的,把文风拉转过来?
唉,顿时又逃不脱“水似眼波横”以及“盈盈一水间”的路子了。唐静轩搔首踯躅:他怎么就想不出什么别出心裁的好句子呢?唉唉,真是浪费这等美景!
要问唐长孙公子为什么看不到哀鸿遍野的惨剧?很简单——他就是看不到!
当初涨水的时候,京城里听说是上流曾有啸声,其实在现场各种迹象更加明显,连河岸的蚂蚁乌龟都赶着搬家了,大概是上流大水冲下来的震动传到地底,比水流的速度来得更快,小动物们听到了,就赶着逃命。
水边讨生活的船夫们经验丰富,也觉着今年春汛不比往年。船只早进了安全港,这且不论。在大潮头冲过来之前的几个时辰,他们还劝着客人们再往里头、往地势高些的地方避一避。
那时候的船夫们也还没想到会酿成这么大灾,只是怕水漫过堤岸,要把贵客们的金银细软甚至贵客自己卷到水里去自然不妥,他们赔不起。哪怕淹湿了客人鞋子也不合适啊!那还是躲得高些儿的好。
谁知道那些地势稍高的小山头、小村庄,会成为孤岛,成了生命唯一能赖以存活的方舟呢?
当时搬地方,气氛既没有很恐慌,仆人们也没敢太惊动唐静轩。唐静轩只以为是又一次顺势而为的游山玩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