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套色印染-《红楼重生之代玉》
第(1/3)页
当初在离城,林汝海热丧还没过,崔双辉第一次听到英姑转达的建议时,非常震惊,当即质疑:“将资产瞒天过海抽离尚且不难,如何藏起来,逃过人家的追查?如何将它钱生钱,避免缩水?另起炉灶?这这……这不是开玩笑嘛!”
崔双辉最担心的就是:离城林汝海夫妻,依靠林家本来就有的官场、商界人脉,再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才建立起这个商业帝国,将现银抽离后,另起炉灶,谈何容易?要避过追查,现有的人脉是绝不能用了,离城也不能再呆。只有到其他地方去,可人家市场都已经霸得严严实实的,再要做大谈何容易?
林代提出的路子,崔双辉一开始也是将信将疑,但还是照做了。
七夕节,“阿憨大”卖鸭灯儿,正是第一步试水。
林代提出的纲要就是:不做“高档”商品,但做“靠得住”的商品,针对的客户群是广大普通城民,价位是他们都能负担的价位,而质量要让他们绝不担心,要打出“阿憨大的东西,我们肯定买得起,质量肯定没得说。”这样的口碑。
性价比优越,薄利多销,就可保证盈利。而要达成大量盈利,就要靠规模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所以从七夕鸭灯开始,崔双辉致力于打造规模化生产的流水线作业模式。
这是与当今的生产理念完全相悖的。要知道,当下的生产,要么是小门小户生产,譬如某个作坊造出石像玉像,又如某家妇女在织机上织出布,都是家庭式生产模式,质量如何,全靠当事人自己掌握,而整个生产过程也往往是制造者从头到尾一人完成。如果质量很精美,踏入了上层阶级。最高做到御前供奉,也仍然是个人手造,以保证其独特风味与质量。
这样的后果就是:小门小户的生产,流程拖沓。质量无法保障,价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顾客买时要很当心,不然很容易买亏了,而卖家也会觉得自己卖亏了。引发吵嚷。至于上层手造的货物,则只能由高级权贵们消费,完全是奢侈品,一般人家消费额极少。
林代瞄准的就是这个空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