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是君心绪太无聊-《红楼重生之代玉》
第(2/3)页
其实,严格来说,云蕙的声线并不非常符合唐静轩的审美。唐静轩喜欢的声音,会更低一点点、更舒缓一点点。像阳光照得微暖的,像——像溪水般柔和的丝缕,在耳畔拂过,却不留下一点潮意。那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云蕙的声音,太甜了,也捏得太窄了。
要感谢芭蕉的绿意、感谢山风的吹拂、感谢花叶光影隔开的半廊距离、还有她念的内容。都使得她的声音愉悦了唐静轩的心与耳,没触到他的逆鳞。
她念的是:“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只有半阙。这半阙挺美的,但却无以为继。在这夏日暑气微凉青绿的回廊,朦胧的桂花香初初浮动,丁香在阳光下优柔的弯下颈子,接下去难道要继续伤感下去么?似乎太造作了。可是难道续起欢欣的调子来?又太俗硬了。
难道留词的人要搁笔而去。唐静轩想想,也替她为难。
云蕙却提笔作续,写了,又与丫头笑。那笑声让唐静轩也欢喜起来。
等她跟丫头走了之后,唐静轩走向前,看着窄窄花笺上笔迹迥异的两阙词。
上阙圆融温缓,下阙娇宛媚人,道:“是君心性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妙!”唐静轩不由击节。
他告辞时,想着,该叫家里提亲了。想必长辈们听说他终于肯结亲,一定会很高兴吧!
……事实上,长辈们听说是个庶女,心里难免还是要打个格愣的。好在谢家门第不错、门风良好,云字这一辈也争气。唐静轩若是再坚持——嗯,他想必是会坚持的——那唐太守等长辈们估计也就允了。
若不是有个小贩,再次出现搅局。
那小贩挑着个担子,在路边歇凉。担子干干净净的,小贩衣着也干干净净的。担子上本有“阿憨大”的标记,却用洁白的土布手巾遮住了。这个记认在锦城已经略出名了。人都知道:买阿憨大的东西,是绝对可以放心的。
当然,这标记就算露出来,唐长孙也不认识。小贩的名声当然还没传到唐长孙的耳里。
唐长孙养尊处优,何必买这种东西呢?
但是这个小贩的身边有一双洁白的大鹅。
鹅这种动物,算是水禽里相当优雅的。据说当年书圣王羲之都在观鹅中领会了书法的真谛,像唐长孙这样有鉴赏力的人,当然会多看一眼。
然后他看见小贩的担子里有装水的竹筒,表皮烟青、剖面雪白,是刚做的,还带着一枝新鲜的竹叶。这也是很雅致的,唐长孙难免又多看了一眼。
小贩就问他们要不要买水。
唐长孙的随从当然有带水。但唐静轩还是大发慈悲买了一筒。小贩得寸进尺,推销起书本来。说是北边传过来的新样文章。
唐家随从笑话他一个小贩,懂什么文章?
小贩就说:有个相公说好,亲手抄的,他跟他朋友就抄了两本,另一本被别人重金买去了。
一边说,小贩一边把书翻开,证明给人看:这真是好东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