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1章 胸有丘壑-《官网争锋》
第(2/3)页
身边的戚威市长给邓华的印象很好:“邓副主任坐我的车!我们可以快一点赶到!”
也好!邓华二话不说,甚至不跟戚市长客气,直接坐在了后面。司机、秘书都暗暗咂舌,这么年轻的家伙也太不懂规矩了,幸好戚市长根本不在乎,随后进入车里:“锦绣惠民居小区!”
小邓同志再一次发号施令,司机从后视镜看到戚市长点点头,一脚油门车子蹿出去。仅仅是这个动作,邓华对戚威的好感大增,遇到紧急事件,戚市长的司机敢冲敢闯这绝非是作秀。
这是长时间跟在领导身边养成的习惯,换一个领导换一个司机,恐怕都会求稳绝对不会蹿出去的。很显然戚市长不是那种慢吞水的性格,而他的司机了解戚威的个性,才会抢先一步冲出去的。
而司机不等戚市长发号施令,见邓某人和市长上了自己的车以后,立刻启动加油像是抢险一样。有且只有一个可能,这位司机平时习惯了,习惯了戚市长的雷厉风行!
戚市长拿出香烟跟邓华分享,嘴上却没闲着:“刚刚我们说到那时候的投机倒把罪,在那个年代的确是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来应该扶持市场的官方商业机构和管理部门,却成了打击小商小贩的刽子手,成为保护官方商企维持垄断经营的保护伞啊!”
实际上官商作风无处不在!重生后回到古城县的邓华,之所以针对供销社动手。就是对供销社的官商作风不满,在邓华的眼中,当时古城县的供销社,已经成为古城物畅其流的严重阻碍!
不得不说老戚同志时间观念很强啊!连坐车这点时间都不放过,换做是邓华都不一定做得到。他可以从戚市长身上,感觉到深深的紧迫意识,跟受到他对锦城市经济发展现状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还是那些小贩把各地甚至外国的皮毛贩运到锦城,在这里建起一个大市场,继而奔赴沿海各省推销皮毛,吸引客商到锦城采购,当时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皮毛集散地之一。80年代被人们誉为华夏西部旱码头的锦城,已成为少数民族用品、土畜产品的集散地。”
没想到人家比自己知道的更清楚,这才是地方干部的典范!假如祁连省的干部三分之一像戚威这样,一个个都有浓厚的家乡情结之余,也有这种危机意识和责任感的话,祁连省再创辉煌不是梦!
只可惜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像爨澍这样的,把脚下的土地当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地面上的一切甚至地下的所有,都视为自己的禁脔,偏偏还没有建设家乡的觉悟,只想着掌控再掌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