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国内的变化-《重生在奥匈帝国》


    第(2/3)页

    美国经济地位的提升让美元和欧元的汇率成为2:1,即两美元可以兑换一欧元,当然这只是去年的兑换率,去年末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四国联盟趁机崛起。虽然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在美国政府的影响下还没有太大的变化,可实际上3美元兑换1欧元都不一定有人愿意。

    现在四国联盟同美国进行的是货币战争,虽然是在美国的主场上,可实际上他的情况并不是太妙,至少现在欧元在美国已经初具备影响力。

    四国联盟不是德国,不会主动对任何的国家宣布战争,这一点永远有效!很奇怪为什么恩斯特会突然做出这样一个许诺,但是毫无疑问,这样的许诺让其他人国家对四国联盟很是放心,欧元和四国联盟的货物开始很畅销。

    真的如同恩斯特说的那样?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的确是没有挑衅就没有战争,可是暗地里恩斯特的动作谁能够知道,说不得就要逼迫对方先动手,这样的手段并非没有而是很多,多到数不清。

    1931年,四国联盟铁路之外最大的收获也许就是公交车,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四国联盟的公交车逐渐开始在街道上出现,很多的公民都非常喜欢这样廉价且方便的交通工具,虽然有的时候的确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公交公司完全可以自主运行,不需要有任何的财政补贴,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是需要慢慢偿还当时的出资的。同公交车一同出现的还有出租车,虽然是政府指定运营行业,但是随着时间政府会慢慢抛售这方面的业务给私人。

    四国联盟的富豪很多,但是他们多半都是国有企业的管理阶层,真正的私人企业大部分都还没有发展起来,几十万上百万欧元也许他们能够拿得出。可是再多就要触及到公司的运营流动资金。

    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是四国联盟的一片火热,大量的矿石从西伯利亚开采出来,他们并没有被出售而是囤积起来,恩斯特认为此时并不是出售的好机会。不过小批量的还是被允许的,毕竟俄罗斯帝国也需要丰盈一下国库。

    俄罗斯帝国内阁很懂事的把出售的数量限制在恩斯特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这样能够填补财政的同时也不被恩斯特训斥,这方面布拉特维特做的要比他的前任好。

    也许是环境需要的缘故,东亚地区的轿车数量很少。奔驰几个品牌汽车公司在这里的分公司大部分都是制造卡车、货车之类的工农业实用交通工具,即便是富翁也喜欢购买一辆皮卡而非轿车。

    一车一车的矿石被开采出来然后火车运送到俄罗斯帝国第一仓库,这里是未来俄罗斯帝国国家财政的基础、是俄罗斯帝国复兴的全部希望,对于这个地方布拉特维特可是相当的看重。

    从直升机出现到现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四国联盟的警务部门也开始配备这样的大家伙,一天24小时几乎都有直升机在城市的上空巡逻,单单是这一方面的经费就不在少数,不过公民们倒是没有表示出不满,他们明显很喜欢政府把缴纳的税费用在治安上。

    秦国的政府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全联盟警务部门的配合之下。秦国的几个重要城市也配备上这样的治安神器,只是当直升机第一次出现在东京上空的时候,东京的公民们很明显被这样的奇怪家伙吓一跳。

    随后收音机的解释才让他们明白脑袋上面的东西是什么,百姓们很喜欢、小偷犯罪分子们则很是无奈,一些人员只能流窜到朝鲜和附近的邻国,随着这些装备的更新,秦国明显不再是适合他们生活的地方。

    生活在四国联盟的公民们,他们外出可以选择公交或者出租车,娱乐可以选择歌舞厅和赌场、广场、购物街、酒吧,悠闲时可以选择看一场电影或者演唱会。整个四国联盟的经济系统已经相当的完善,同时消费项目也逐渐增加着。

    各种各样的消费很是增长城市的消费水平,盈利效益之下各个公司老板们纷纷加大对于员工们的奖金,有钱的员工们继续花费在城市里……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好的经济系统就在这样的循环中继续完善着。

    1931年年末时,整个四国联盟公民的年薪几乎都已经达到1500欧元的水平,这几乎是美国的两倍、三倍,当然这个时候美国有大量的失业人员,这是他们不能同四国联盟相提并论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