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教育改革-《重生在奥匈帝国》


    第(2/3)页

    五年小学、两年中学,其实不单单是立陶宛王国,捷克公国影响下的国家几乎都是同样的教育制度。小学学习的东西可能还杂一些,但是初中开始基本上已经开始文理科分离。恩斯特不需要自己的国家有太多全能也无能的人才,他们只需要专攻一项即可。

    小学是学习基本知识的地方,他们不单单拥有德语和数学课程,另外就是物理和化学以及美术、音乐等等。五年的小学时光前四年是全部学习的,另外两年则是有偏重学习,而中学之后则是完完全全的文理专项。

    一个爱好音乐的学生不需要学习什么高数、微积分,他们只需要把德语和体育合格音乐达到80分即可(满分100)。

    立陶宛和捷克公国、俄罗斯帝国、匈牙利王国的上学年龄基本一致,7岁必须上学,一直到中学结束都不能有任何的辍学行为,而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他们只有两次学期结束不合格的机会。

    一旦错过这两次学期不合格那么他们将会被安排到特殊学校进行培训,简单来说未来的四国公民都将拥有中学毕业证,而且是实打实没有丝毫水分的中学毕业生。学音乐的中学生至少能够在酒吧等地方达到驻场的水平,其他学科也是类似,他们基本上都能够养活自己。

    其实相比较其他的学科,音乐、画画等还是比较上大学的,不过他们的发展也比较低,因此除非是真的有天赋否则前往不要选择这两项为自己的重点课程。

    14—16岁上大学有些太早一些?实际上并不早,如果只专精一项的话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已经足够。四国的军训时间普遍较长,小学开始一直到中学、大学他们每期开学都会有为期1个月的训练时间,而大学则是3个月。

    说起军训就不能不提起军制改革,军官的职业化是必不可少的,不过他们的审核也比较简单,那么就是除非真的有特殊招录,否则大部分的军官都是自军队中诞生。中学毕业之后参军也是一条道路,毕竟四国的军队待遇都非常高。

    强制性兵役已经取消,主要是考虑到大学之后如果再进行两年或者三年的兵役那么他们学习的东西很有可能会忘记一部分,这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不过23周岁下的青年,即便他们大学毕业每年也需要拿出2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军事化训练,这也是四国预备役的由来。

    士兵们的训练时间不同,有一些也许在1、2月,有一些也许在5、6月,区分开才能够让军队有源源不断的预备役士兵。同其他的士兵一样,如果其中有人才那么会破格录取到军校中,一旦毕业就能够担任军官。

    其实四国的学校都是易进难出,大部分都只是成绩合格就能够通过申请,只是你想要毕业是真正的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汗水和辛苦。恩斯热对于教育非常的看重,他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个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而不是水分极高的拥有毕业证的大学生。

    四国的学生们也拥有很多实践的机会,例如建筑系的学生,这一次的城镇化项目就和他们有相当大的关系。大量的建筑系学生走出校门帮助他们的老师、教授完成政府给予的任务,当然其中他们也是有薪水的,即便并不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