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雄风一出,碾压之战-《伪钞帝国》
第(3/3)页
或许,这就是同样作为领袖的共同心声吧。
“陛下的话让臣有了新的想法!”吴庸突然眼前一亮,兴奋的说道:“英国海军把全世界的海上力量都集中到澳大利亚了。那么必然不会持久,否则将影响英国全球的海上利益。我们只需要拖延时间即可,英国舰队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耗着,要么仓促寻找我方主力舰队进行决战。只要英国海军在心理上乱了,他们的行动一定会露出破绽,到时候我们便可以给他们一击致命。”
听君臣二人这么一说,众人纷纷觉得有道理。
李卫国于是下令,从现在开始,中华帝国各海外领地加强戒备,做好随时跟英国爆发战争的准备。同时令北大洋舰队、东大洋舰队、南大洋舰队和七洲洋舰队开始混编,组成太平洋舰队,至于印度洋舰队暂时不动,继续留在印度洋,确保中华帝国的海上交通安全。
别看李卫国嘴上说暂时避敌锋芒,实际上他并不是真的怕了英国海军主力,而是要给海军提个醒,中华帝国海军不是愣头青,不能英国主力舰队来了就必须跟人家主力决战,要有讲求战术,不能让英国人牵着鼻子走,而是应该把英国人晾着,让英国海军着急,等到中华帝国海军准备好套子,再通知英国海军过来被“歼”。
实际上,李卫国还有一个牛b的海战战术没有拿出来,那是他准备在关键时刻才会动用的。
那个战术叫狼群战术,由德国海军于一战期间发明,都不需要跟英国海军进行主力决战,只要在海上封锁英国航线一年半载,就足以把英国拖入死亡深渊了。因为英国人口少,又是岛国,只能是以贸易为生命的国家,一旦海上贸易中断很快就完蛋了。历史上如果不是美国干涉,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如果再延续几个月,英国就得主动投降了。
如今的李卫国其实也想对英国发动一次狼群战术,但是他还是忍住了,这个狼群战术一旦实行起来,就必须要至英国于死地,否则让英国人缓过气来,有了准备就不好了。
现在中华帝国的潜舰采取狼群战术还不成熟,因为中英距离太远了,中华帝国在北大西洋上没有海军基地,潜舰从中华帝国本土出发到北大西洋作战条件不成熟。中华帝国已经得到了美国的罗德岛和基韦斯特两个北大西洋附近的海军基地,假以时日进行建设,足够支撑潜艇狼群战术时李卫国才会行动,因此现在还得再等等。
至于在太平洋上采取狼群战术,根本不现实,因为英国的商业航行根本不在乎太平洋。反倒是狼群战术一旦曝光,让英国人反过来在太平洋上对中华帝国实施狼群战术,那就亏大发了。
所以,李卫国很谨慎,将狼群战术作为杀手锏留在最关键的时候才会使用。
就在李卫国跟帝国总参谋部人员制定战略决策时,远在夏威夷的翁同龢率领的迎亲舰队却遭遇到了英国舰队的拦截,双方在马绍尔群岛附近爆发了一次遭遇战。
建元3975年9月5日,西元1875年10月6日,英国皇家海军奉命拦截从夏威夷返航的中华帝国迎亲舰队,要逼迫中华帝国把夏威夷果王和公主交给英国。
只是,太平洋太大了,中华帝国迎亲舰队有意识的避开主要航线,避免跟英国舰队遭遇。
这样一来,英国皇家海军虽然有一百多艘主力舰云集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却不得不分散开来四处搜索。
翁同龢原计划走中途岛,经琉球群岛回国,但很快他打消了那个计划,因为中华神盾局的情报告诉他,日本海军也出动了,是在配合英国海军行动。
最终,翁同龢、明月和迎亲舰队指挥官魏永胜一起商议后,决定经马绍尔群岛经停关岛补给淡水,然后走七洲洋返回中国。
之所以要经停关岛补给淡水,是因为军舰上不只是有海军官兵,还有文官和明月带来的御林军,最关键的是还有夏威夷果王和公主,尤其是公主殿下已经被册封为中华帝国的宁妃,各项待遇必须最高标准,所以不得不中途补充淡水。
其实,作为舰队指挥官的魏永胜是反对中途去补给淡水的,但翁同龢不同意,他是老顽固,最终魏永胜说不过翁同龢,只能照办。
结果,在关岛附近海域遭遇到了一支前来搜索的英国舰队,双方爆发了海战,提前拉开了战争的序幕。(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