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16)-《宰执天下》
第(2/3)页
“韩卿之言甚是。”赵顼叹息点头。
郭逵正在河北整训士卒,最后能有多少成绩,也是难说得很。
智者有百年远见,愚人只能看到眼前。郭逵还算不智者,却也决不是愚人,他至少是个聪明人,做事前会先为自己搭好台阶。
郭逵到河北后,没两天就了一本奏章,批评当地禁军、厢军、保甲训练不足,不堪校阅,空有兵甲而已。而到了灵州兵败的消息向各路秘密传达之后,昨天郭逵递来的奏本,调门一下又提高了许多,声称如果不能加强训练,河北缓急间将无兵可用——没有一支能派得用场!
这份奏报让赵顼陷入了慌乱之中,就是宰执们也都是神色忧愁,没人想起出言安慰天子。
如果郭逵所言为实,那么河北军的情况的确堪忧。如果郭逵所言夸张成分居多,却也同样证明他对抵御辽人缺乏足够的信心,否则何须为自己找退路。
郭逵的奏章,也让韩冈的发言多了几分底气:“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同时打三场局部战争,臣几年前参与南征之役的时候,横山和西南都有战事,最后是轻松取得了胜利。但同时展开两场全面战争,以大宋之力还是差了一点”
局部和全面,赵旭觉得韩冈的用词很有点新鲜,但细想一下,却很恰当。
顾名思义,所谓局部战争,就是之需要动用一路两路的兵力、财税,最多再动用一部分精锐就能解决的战争,即便失败,与国家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而全面战争,最少也要动用数路人马,以朝廷数载财税为本金,才能打得起的战争。
在官军和交趾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朝廷对横山和西南夷又同时出兵,当时朝中虽然紧张,却也没有如临大敌、战战兢兢的紧张情绪。但如今在平夏之役战局不顺的情况下,辽国的动作,让赵顼还有多少朝臣、百姓夜不能寐。
“如果辽人犯境,韩卿是打算……”赵顼想了想,觉得姑息这两个字不太合适,选了一个褒义词,“卧薪尝胆?”
韩冈摇头:“边境之安不是求来的,而是争来的。若真宗皇帝没有亲征澶州,而是巡幸蜀中、金陵,岂有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不过是城下之盟。”赵顼低喃着。
当今的大宋天子念兹在兹的便是洗雪旧辱。让他堂堂天下之主,与偏鄙蛮夷做亲戚,这样的澶渊之盟绝对是耻辱的一部分。华夏之君,纵不能做天可汗,也不当做鞑虏国母的侄儿、侄孙。
见赵顼听到澶渊之盟就有几分不自在,韩冈毫不客气,“至少要强于巡幸南方。七十年澶渊之盟,朝廷复出的银绢不足三千万匹两,换算成钱,也不过六千万贯而已。……现在的这场平夏之役,已经花掉的费用早已超过千万贯,如果继续打下去,直到西夏支撑不住,再加战后的封赏,以及对亡族的抚恤,至少还需要两倍于此的付出。”
“如果是能够确定胜利,这样大的投入没有任何问题,但兵事总是伴随风险,一旦输了,就是血本无归。”
韩冈这般说,赵顼沉默着。
“灭国一劳永逸。做不到,那就退一步,坚守边地,让贼寇劳而无功。若还做不到,那就用银绢来买平安,至少要比贼军入寇,国中城乡毁坏,损耗国力要强。虚名岂如实利?”
换作是过去,韩冈会对澶渊之盟看不眼,但现在更进一步的认清现实了。给钱没什么,只要不变成付账付习惯了就可以了。
若能花钱买来辽国对西夏的不闻不问,岁币再增加一倍都无所谓,反正一旦灭了西夏,几年后辽国就会成为下一个目标,百万贯的岁币,找个借口就能赖掉。
可惜耶律乙辛不会那么蠢,钓饵会吃掉,鱼钩则会直截了当的打回来。
“岁币是缓兵之策,用钱买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时间,以图将来。只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后,国中就变得习于安逸,诚可惜哉。若是能厉兵秣马,纵不能观兵临潢府,也不至于会有元昊之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