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围点打援-《双鹰旗下》


    第(2/3)页

    伊万诺夫无奈地下令在喀尔巴阡山一线的第4、5、9三个集团军转向林堡,目前的情况来看,攻入匈牙利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但性格谨慎的俄军西南方面军总司令还是要求他的三个集团军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免遭受到奥匈军队的分割。

    尽管维也纳正在欢庆帝国陆军自开战以来所取得的第一场对俄战役的重大胜利,但李海顿可没时间跑回维也纳去参加什么颁奖典礼,他现在正忙于向奥匈的高级指挥官传授来自东方的经典军事战术——围点打援。

    意识已经有些僵化的帝**方高级指挥官们很难理解李海顿的意思,反而是那些年青的参谋军官们听得津津有味。

    来自东方的游击战术在运用到大规模的战役中就是运动战,德国人实际上有很深的理解,但他们太刻板教条,也过于注重于城市和战略要地的攻防。来自毛的军事思想可不是这些死板的西方职业军人随便能够彻底领悟的。

    什么是运动战?

    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跑”,绝对不固守一地,傻乎乎地等着敌人将自己包围。如果不是因为李海顿,普热米尔的14万奥匈守军就死定了,他们并没有消灭敌人,起到一个重兵集团应该起到的作用,当然俄国人主动送死不算。

    这方面参加过布尔战争的博洛耶维奇、梅耶尔中将和米勒中将等人倒是很精通。

    由于是在制订战役计划,李海顿这才有时间天天向他手下的将军和参谋人员们灌输“跑”的思想,打不过要跑,打得过更要跑。

    占领城市是没有用的,城市就在那儿,它不会跑,而且防御坚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是制订计划时第一位要思考的问题,而不是花费力气攻占那些没用的城市。战役打输了,占领再多的城市都没有用,如果打胜了,它自然就是你的。

    什么是胜利?

    就是保存自己,然后消灭敌人的士兵,击退和击溃敌人都不能算作胜利。战争的本质就是两位拳手无聊的较量,军队和士兵就好象是两人的体力,双方较量的是看谁消耗对手的体力多,最终体力不支的那一个就会被击倒。

    如果你们把敌人都消灭光了,那么就会取得胜利……

    李海顿说得口干舌燥,于是停了下来,目光转向一位满脸带着疑惑,正在专注思考他伟大军事思想的作战参谋,“瓦尔特,请给我倒杯咖啡来!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干正事,讨论一下进一步的作战计划。”

    现在的情况很难办,伊万诺夫从喀尔巴阡一线撤回的三个集团军抱成了一团,虽然行动缓慢,但根本无法下嘴。啃硬骨头的想法从来就没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俄军似乎有从华沙向林堡派出增援的迹象,这是李海顿的期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