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强买强卖-《双鹰旗下》
第(2/3)页
“东京,真是个好地方,我哪天会再来!”码头上,李海顿笑语盈盈地对前来送行的日本海军参谋部长山本权兵卫说道。
山本的心里却想着你千万别再来。
李海顿回到了上海,现在战争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国际市场上的生丝价格已经迅速翻了一倍。实际上也就这样了,甲午战争几乎对于两国的生丝产量没什么影响,都是西方人不了解东方的情况才做出的错误反应。
北方的战争对中国南方根本没多大影响,人们该干什么还在干什么。这场战争,只是李鸿章一个人和日本人之间的事,而他的淮军,这回是彻底丢人到姥姥家了。
李海顿将手里的存货迅速出手,翻手之间,净赚五百多万英镑。
他还要忙着卖军火,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大头,朝廷还只望着他的老湘军去保卫山海关呢。湖南巡抚吴大溦算是一个,另外还有陕甘总督魏光焘,这人在辽东打得不错,可以多卖给他一些马克沁和火炮。
还有谁?
哦,山东巡抚李秉衡,这货不知道保卫威海卫,却组织了十来万人在保卫济南,不知道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40万支步枪,300挺马克沁再加上200门火炮和弹药,李海顿一共在大清国卷走了四千五百万两白银,超过了一千万英镑。如此巨额的利润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这些东西可比自己费半天劲鼓捣的四艘铁甲舰来钱快多了。
难怪这世界上那些军火商在四处贩卖战争,并为此打得头破血流。
李海顿跑去武昌呆了两个月,他给张之洞的铁厂作了一阵子的义务指导,顺便也给这位半保守半开放的两面派上了些免费教育课。
历史依旧按照原来的轨迹继续前行,日本人占领了辽东半岛,随后,在胶东半岛成功登陆,曾经辉煌的北洋舰队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让李海顿稍感郁闷的是,张之洞死活不肯同意他入股武昌铁厂的主意,让他近两个月的义务教育算是白费了。哦忘了说了,历史上的汉阳铁厂没有了,铁厂的位置选在了武昌西面的青山,现在叫武昌铁厂。
也许用不了多久,它就又会被称为武钢,呵呵。
没等《马关条约》签订,李海顿就起程返回了欧洲,他带来了二十多船货,又带走了二十多船货。临走时挥挥衣袖……哦,忘了,衣袖里还有两千多万英镑。
太平洋,蒸汽机发出咣当咣当的巨大响声,打破了宁静的海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