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都是被惯的-《重生之大叔崛起》
第(2/3)页
正如三级片常被大家当做色情片的代名词,提到合拍片,亦多会令我们仅想起香江与内地的共同制作。虽然事实远非如此,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香江部分在内地合拍片中所占的绝对比例(几乎每年都在70%以上),如此看来,所谓以偏概全,其实不无道理。
对于香江电影而言,随着近来宝岛及东南亚市场的失守,内地已成为最重要的买方市场。不过,由于目前港产电影打入内地的最佳途径依然是合拍片,尽管内地制定了诸多优惠鼓励政策,但相应的审查尺度却愈来愈严格,令港方大为头疼。
所以就出现了类似跟内地有实力的电影公司合作,可是在拍摄上面的事情,依旧还是香江人说了算,甚至角色方面,奉行的男港星加女陆星,几乎重要角色基本没有内地明星的份,然后导演也基本上都是香港的,内地基本上就是贡献点投资加个女演员,也就是说合拍片的实际操作部分都是由香江来完成的!
为什么内地所占的主动权就那么少呢?难道内地真的除了几个臭钱之外,技术、人才都那么稀缺吗,还是这种模式仅仅只是香江电影为开拓内地市场而寻求的契机而已,因为与内地合作会让电影打入内地市场变得更加有理有据?
不是,而是那个时候香江人从来都是自视高人一等的态度跟内地电影方面的公司合作,要么你接受我的要求,要么你们就别找我拍电影,反正爷也不缺你这点钱,这就是他们的态度,哪怕现在香江电影事业不景气,可是香江人在这方面的傲气从来没有消失过。
其实,这一切,还都是咱们国家给宠坏的!
如若追溯香江电影与我们内地的合作拍片,可能很多人会从文革后算起,但事实是早在1964年,香江凤凰电影公司便曾赴内地取景拍摄了武侠片。其时香江左派电影公司‘长凤新’(即长城、凤凰、新联)因与内地政治统一、经济合作。又有内地资金支持,关系相当密切。可惜不久即受文革冲击,一度停止电影制作,直至四人帮倒台,内地相关政策渐始宽松,才令恢复制片业务的左派公司再度与内地合作拍片。
当年香江之所以频繁与内地合作拍片。其实主要出于拓宽本土电影题材内容的需要,而最令他们感兴趣的自然是内地刚刚开放的珍贵文物和山河美景。比如1981年张鑫炎执导的(中原电影公司摄制)便在真正的河南嵩山实地拍摄,1982年许鞍华执导的(青鸟电影公司摄制)本来讲述的是越南故事,但因条件不允许,所以改在风景气候与越南相似的海南岛拍摄,并得到内地政府大力支持。
这两部打破港片创作地域界限的电影上映后都引起巨大反响,尤其同时风靡香江和内地,创下惊人票房收入之余,更成功掀起此后数年香江赴内地实景拍摄古装题材功夫片的热潮。
随着香江左派公司与内地联合摄制的影片不断取得成功。自然令许多非左派的香江电影人蠢蠢欲动。1983年,作为第一位返回内地拍片的非左派公司电影人,著名导演李翰祥自组新昆仑电影公司与内地合拍了展现慈禧发迹及英法联军侵略华夏的历史传奇片和。
为此李翰祥蒙受了沉重的政治压力,但出于思乡之情和能在有生之年去燕京故宫实地拍摄清宫历史片的壮志,加之华夏政府的大力支持,终于令他顶住压力,并将事业重心从此转移内地,陆续执导多部清宫传奇片。
而华夏政府也大开方便之门。开放故宫等名胜重地及诸多珍贵文物供其拍摄,使得李翰祥的电影极具恢宏历史气概和逼真实感。正因如此,系列才在香江和内地都受到广泛欢迎,进而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
和的相继成功,让香江影界认识到内地市场和拍摄资源的巨大潜力。之后诸多香江制片公司及电影人,立场不分左右,纷纷涌向内地搞合拍。
他们目的虽多是淘金牟利。但从另一角度而言,却促进了内地银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许多合拍片的类型题材都填补了内地电影创作的空白。比如带动起来的少林功夫片热潮,跟风之作、、、、皆曾引起轰动,创下票房佳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