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来看看,他作文要怎么写。”主监考刘老师感兴趣道。 他蹑手蹑脚地走到郭北的身后,饶有兴致地看他动笔。 郭北很专注,完全没有意识到身后有人。 标题空着。 在第一行,郭北写到:“孔子登泰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这是出自出自《孟子·尽心上》的一句话,说的是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只是这和蝴蝶翅膀有什么关系呢? 看着郭北停笔思考,主监考紧紧盯着,看他要如何开展下去。 顿了一小会,郭北继续写道:“大贤于圣道之大,必先拟之而后质言之也。” 这一句写出来,就更让主监考莫名其妙了! 前后不搭,思维跳跃太大! 这是什么写法? 他又是想表达什么? 反反复复读了几遍之后,主监考有了一些想法:如果说把色彩斑斓的蝴蝶比作孔子,那孔子所说的“质言”(古代质朴、土话的称呼,所谓“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也就是论语,不正是构成孔子这只大蝴蝶那显微镜下质朴而无色的各小部分吗? 这么一想,倒是真有几分意思了…… 看样子,考生是要写文言了?而且他这种破题的办法,实在是凶险啊。 刘老师觉得哪里有问题,可就是一时想不出来问题在哪儿。 再到郭北另起一行,开始写下面的句子,刘老师猛然惊醒! 他想错了! 郭北想写的,不是文言文。 或者说,不是简单的文言文。 分明是…… …… “李老师,李老师……”主监考蹑手蹑脚地走回去,暗暗示意另一名监考老师去看郭北的作文。 李老师并不是语文老师出身,看得一头雾水,站了半天回来对刘老师道:“文言文?这学生好敢冒险啊!” 刘老师一副“生气”的样子,皱着眉头:“哪是文言文,这分明是——” 他两只手都举着“八”的手势,非常想让李老师明白。 是…… 八股文。 没错,就是明清时期主导中国科举考试近六百年的八股文。 八股文堪称是古文(当然那时候叫“時艺”)的最高境界,只要学会的八股文,那你指定会“骈文”,会“律诗”,会“填词”,会一切一切的文体。 虽然它臭名昭著,但任何人都不应该怀疑好八股写作的难度。 郭北也正是这么想的。 高考写诗了不起?写文言文了不起? 老子写的是,八股。 放古代考状元也够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