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另一边,企业号上。林有德兴致勃勃的问:“和无畏舰等价的东西?” “你们在收集超文明遗物不是吗?” “你们有遗物?” “是的,我们一直在试图解析它,然而到现在都没有成功。但是你们能解析,不是吗?” 林有德点头。 诺亚看一眼就知道那是干什么的。就算没有诺亚,现在还有索娅在船上。 收集的超文明遗物越多。组织对企业号就越忌惮——不管有没有实际增强企业号的力量,让组织忌惮一下总是好的。 “那么这个超文明遗物在哪里?” “等一下,”吞族对林有德竖起手掌,“你们得满足我们的要求,才能把遗物交给你们,不能你们许诺和组织算账我们就把遗物交了。我要派一个小组到企业号上。” 林有德第一时间怀疑这是组织的阴谋,打算把人潜入到企业号上。 组织确实有可能设计这么一个复杂到有点脑残的计谋,人家甚至都干出了为了埋伏一个不一定出现的敌人专门建造一个基地这种事了,还在基地指挥官的脑子里设置了陷阱。这个陷阱只有当敌人俘虏了指挥官,并且对指挥官进行心灵渗透或者通灵回溯的时候,才会触发,但指挥官本身是得到了战败就自裁的指令,也就是说,只有敌人成功阻止了指挥官的自裁,这个陷阱才会有用。 林有德在回想这个陷阱的结构的时候,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个只有拥有主角光环的人才会中的陷阱,因为这一连串的设计看似就紧凑完美无缺,却拥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环节过多,需要满足的要求过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纰漏,都可以让整个陷阱玩完。 陷阱也好、武器也罢,从来都是结构越简洁越可靠,和数学类似,越简洁的公式越有可能是对的。 过程复杂这件事本身,决定了这个陷阱很难被触发,只有具备主角光环的人,才会中这么复杂的东西。 当然这一段推论更多的是吐槽,现实中并没有主角光环这种东西。 会设置这种不靠谱玩意儿的组织,肯定也会弄出这么个“吞族被遗忘者”来,这要是个陷阱,那简直太符合组织的风格了——环节众多、可靠性差。 举个例子,只要林有德开场不理会呼叫明码,一切免谈。或者万事通中间不来自顾自的解说一通被遗忘者是啥,这个陷阱也不会好好的运作。 【然而这些人确实是吞族。】诺亚突然说。 林有德看着诺亚。 他一瞬间就明白了诺亚这时候为什么说这个。 这时候还幸存的吞族,基本都是背离了吞族主流价值观的,而吞族进行了上万年的至善之道的教化,另一波幸存者是洗脑洗出了差错,实际上还是被洗了。 只有最初就逃离的这一波吞族,才有可能表现得完全不受至善之道的影响——林有德感觉得出来,眼前这位用着假名和假外表的吞族和之前他接触过的据说不相信至善之道的“吞族大人物”不一样。 所以他是真的被遗忘者一族。 那么这些人和组织勾结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实验前,没人知道这个实验会人吞族怎么样,假设,被遗忘者们之前支持组织,但在看到吞族的覆灭之后也应该会认为组织欺骗了他们,进而认为实际上自己在实验时也处于危险状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