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陶春兰出身农家,关心家里分了多少田地并不稀奇。
这次会议刘升不仅没要求保密,反而让总管和大管事们回去后先跟下面的人透透风,借机了解下百姓对具体分田政策的看法。
因此,听妻子询问,柳大川就坐下来,笑着道:“各家都是按照工分来分田,俺作为华初营总管兼理几大营地政务,每月能得多少公分你也是知道的。
除了匠作营少数几个因发明创造,得到大比工分及物资奖励的匠师,俺们这些个总管积累的公分算是各营地中顶高的。
如今大帅要分田,自然也分得最多,没亏待了俺们。”
柳大川显然有卖关子的意思。
陶春兰听了果然更加好奇,催促道:“当家便直说能分多少田地嘛。”
柳大川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千亩?”陶春兰眼睛亮了。
为了把任务完成好,他亲自负责在政事堂附近的宣传栏前,给百姓解答疑惑。
作为总管夫人,又受营地内风气影响,陶春兰也是常去女校识字、学算的,因此柳大川这番话她倒勉强能听懂。
陶春兰原本想说“大帅太抠了”,可见柳大川瞪眼盯过来,便临时改了口,道:“会不会弄错了?”
大帅也知道大伙儿想赚得跟多,因此允许大伙儿在农闲时去伐木场等工坊打工,或者自己做些小买卖。
公府物资也会拿出一部分来开店,让大家能将手里的银子,兑换成想要的货物。”
“那可太好了!”陶春兰由衷的高兴。
俺如今带着孩子,什么事也做不了。若是能给孩子请个奶娘,俺便能宽松些,也找点事做。”
···
次日。
高秀成先点了个看起来没比他大几岁的年轻人。
陶春兰忽然柔柔地叫了声,蹭了蹭柳大川。
其中有一条很重要,那就是,如果谁家的田地荒废一年以上,便会收归于公府,分给其他人耕种。
得知百姓有这方面的想法,刘升也安排人进行针对性的政策宣传及思想疏导。
以前她们村地主王老爷家可都没一千亩地呢!
然而柳大川却一时没反应过来。
这时高秀成又道:“不过我要提醒大家一定,注意了解我们崋部的田地政策细则。
“我都没讲完,你急什么?”柳大川先是有些不悦的说了句,随即便缓和语气,道:“华初营虽是最早开荒屯田,但目前总共也就开垦了十几万亩田地。
公府还可通过该方法,将发下去的银子再赚回来一部分。
陶春兰将孩子放回摇篮,又忙着弄热水给柳大川洗脚——两人吃饭都是在小食堂,否则陶春兰一个人带孩子未必忙得过来。
就像这位兄弟,吃饱穿暖后,便想娶媳妇,传宗接代,乃至发达。
“问得好。”高秀成笑着点头,“俺在军政员学堂进修的时候,就得知大帅有个说法:大多数人都是有上进心的,我们要给他们上进的机会。
柳大川道:“这次华初营、河边营不仅分田,还会变更为华初镇、河边镇,会像大明那边一样,在镇子上设立集市,共大伙儿做买卖。
所以,就算将来有人去打工、做生意,或者做别的发达了,也必须请人来佃种分给他的田地。
分田后,崋部税赋是很低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