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第94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见饥民们安静了,刘升才接着道:“没家口的人也会赈济,但必须后赈济,这是我义军的规矩!

    另外,都仔细听我讲排队的规矩——十户一组,从城门楼下开始排起。

    同一组内,牵头的一户站最前面,其他九户正对着城门依次往后站。

    第二组站第一组西边十步外,如第一组,十户人家正对着城墙一次往后站。

    如此,其他组都沿着城墙,一组组地往西边排!

    一组人都领了粥,便一起去东边,按组重新扎营。

    明日放粥也是如此规矩,所以每组的组长需管理好组内各户,不得生乱!

    稍后我会派人出城维持秩序,讲解排队领粥的规矩。现在,所有人都退到百步之外!”

    这一次,没哪个饥民敢不听话,都乖乖地退到了百步之外。

    随即,刘升让30名亲军刀牌手出城,负责维持秩序,讲解排队规则。

    10名火枪兵安排在城门楼上,其余20名火枪兵在城墙上向西巡查,需要时开枪震慑插队的,乃至配合刀牌手击毙故意引发混乱之人。

    30名刀牌手出城后,城门关闭。

    饥民在刀牌手的引导及震慑下,开始按刘升所定规矩排队。

    大半个时辰后,第一批十个大锅的小米粥煮好,终于开始放粥。

    刘升原本想到南城门外,依法照办。

    但见不少饥民从南边赶来东边,又担心同时开两个城门会给义军带来太大守御压力,便改了主意,只在东城门处放粥赈济饥民。

    赈济饥民的同时,刘升叫来了王大路,让他领着几个县衙的书办,给饥民登记造册。

    为了不耽搁施粥,只登记最简单的信息。

    如:户主姓名、年龄,籍贯,家中其他人姓名、年龄。

    都是问几句就能记录的信息。

    就这样,在义军占领确山县城的当天下午,对城外饥民的赈济便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太阳下山后。

    从城中大户家征购的钱粮也都入了县衙库房。

    刘升亲自查看后,便听安骏禀报从四组吏书那里汇总的账目。

    “启禀首领,此番共计征得粮食两万八千石,白银六万八千两。

    其中城东李功章家出钱粮最多,出粮两千石,白银一万两。

    首领请看,这是各家出钱粮的具体账目。”

    刘升翻看账目之后,问:“这城东李家是可是县城中最富的?”

    负责征粮的吏书也都在旁候着。

    刘升询问,安骏一时不知,便看向这群吏书。

    李典吏当即过来答道:“回首领,县城内唯周、吴、李、郑四大家有田地万亩以上。

    论富裕城东李家最多排第三、第四,周家、吴家的钱粮都比李家多,郑家也不差李家多少。”

    刘升重新看了下账目。

    发现周家才出粮一千五百石,银一万两。

    吴家只出粮一千石,银八千两。

    郑家则出粮一千石,银五千两。

    账目上剩余的几十家,所出钱粮都没超过这四大家。

    刘升抬眼看李典吏,问:“县城内开粮铺的是那几家?”

    李典吏低着头,道:“回首领,以前主是张家、周家,三个多月前张家一时断了粮食来源,生意缩水,吴家便也参与进来。”

    “这县城张家和明港张家什么关系?”

    “据说是明港张家支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