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代号105-《我的金属巨龙分身》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有翼航天器先锋,当属60年代初在著名工程师洛吉诺洛金斯基领导下研制的50-50计划,也称“螺旋”计划。

      1962年,米领导的第155设计局,根据科下达的任务,开始研制50-50计划。

      其中的“50号产品”为单座军用空天飞机,而50-50号产品”为高超音速载机。

      “50”这一数字表示为即将到来的伟大50周年献礼,并计划在此时,进行首期亚音速试验。

      而高超音速载机(安224/225)由图设计局负责研制,它应该在5.5到6马赫速度和24~30公里的高度上,释放这架10吨重的空天飞机。

      (见作品相关第-0.7章暴风雪号)

      计算表明,该系统的有效载荷重量,约为其发射重量的12.5%,且有85%的发射重量返回地球。

      然而当时科设计的320吨重的联盟火箭,只能将发射重量的2.5%送上太空,返回地球的只有2.8吨重的着陆器。同时,“螺旋”不光能返回,它还可以再次飞行,而且无需航天发射场。

      所以当时制造了试验型轨道飞机,并进行了首批计划内的飞行。

      在返回大气层时,它就像飞机一样,可在半径为600~800公里的范围内选择着陆点。

      它的用途极为广泛,既可作为航天轰炸机或侦察平台,也可以作为航天武器载机或作为有人驾驶的救援机,同时还可作为截击机,或者只是单纯作为技术验证平台。

      1967年开始制造有人驾驶轨道飞机的缩比试验器。

      在这些1/2和1/3模型中,代号105.11的模型,用于亚音速大气层试验,105.12用于超音速研究,105.13用于高超音速研究。

      但这一项目于1969年6月被中止,当时的国防部长格元帅,认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可是1974年6月30日,在火箭发动机专家格的支持下,螺计划恢复实施,并拟进行轨道飞机的亚音速飞行试验。

      1976年10月11日,该轨道飞机完成了第一次飞行。

      一年后的11月27日也完成了米格-105试验机。

      从图-95KM型机上,在5000米高度上的第一次投放,总共进行了8次试飞,从而确定了该空天飞机的亚音速气动性能和各系统在大气层中飞行的性能。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