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为新学院造势-《南明:重生朱由崧》


    第(2/3)页

      孙奇逢认为“自得”才能把握和体会到孔孟的真意,深造“自得”的内圣境界,自然不会有门户之见。

      这种“自得”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内在修养论。

      当然这只是孙奇逢儒家思想的一种理想状态。

      朱由崧说道,“诚如先生方才所言,我朝官吏,多是知德而不怀德,请教先生教朕,当如何施政方以改观?”

      孙奇逢说道,“君王当仁与法一,朝廷大奸不可容,朋友小过不可不容,若容大奸必乱天下,不容小过则无全人。”

      “朝廷立法不可不严,有司行法不可不恕,不严则不足以禁天下之恶,不恕则不足以通天下之情。”

    
  朱由崧扶掌而笑,“大善,孙先生此言如金石。”

      孙奇逢说以德列官,官员们要修心养德,这还不够,还要和法制相结合。

      孙奇逢能说出这番话,可见不是那种腐儒,而是更注重经世致用,治国不就是要“内圣外王”么。

      古代君王施政,很多时候就是靠忠义道德来维持等级秩序。

      但是上层阶级比之普通人,拥有太多特权,如果光靠道忠义德维持是不行的。

      治理一个国家,需要的是儒皮法骨,要道德与法治并用,加强监察制度,才能防止以权乱法的现象。

      但孙奇逢提出的这些都是理论层面,要如何去执行,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要搞清楚一点的是,孙奇逢只是思想家,并不是政治家,他连官都没有做过。

      孙奇逢的这些理论,如果让他去实施,恐怕是很难办到的。

      要让朝廷有监管法执行起来,牵扯多方博弈平衡,不懂政治的人是玩不转的。

      这时就需要懂政治的人去实施孙奇逢提出来的这些理论。

      现在朱由崧需要的就是,孙奇逢能在官吏学院中发扬他的思想。

      君王用人之道,就是不在苛责于人,而是要从善如流,知人善用,让能者居其位。

      朱由崧对孙奇逢说道,“朕拜先生为文华殿大学士,新的官吏学院就托付给先生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