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组合拳(1)-《南明:重生朱由崧》
第(2/3)页
不过他记得云南就有不少铜矿,原时空,云南每年能向清政府的宝泉局提供几百万斤铜料。
朱由崧说道,“拟一份诏书,着人去云南,让沐王府协助采购铸币司所需的铜料。”
除了银元,官方通宝铜钱的铸造量,必须要跟得上市场需求才行,除了从云南采购铜料,也可以通过民间兑换购买铜料和银料,加大货币铸造量。
朱由崧还有个想法,准备在各地设置朝廷控股的银行,通过银元兑换,收拢天下各色杂钱。
银元的材质是九成银一成铜,朝廷铸造货币只要不亏本,通过兑换民间的各色杂钱,收拢回来重新铸成官方货币。
这样就像把天下货币过滤一遍,收拢民间杂钱,溶解重铸,统一的官方货币,就可以源源不断的铸造出来投入民间使用。
朝廷铸造的优质货币,能满足市场需求,加之货币律法的推广,以统一的兑换标准,就会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
将来朝廷控股的银行信誉上来了,就可以搞借贷业务,甚至是发行纸币。
可惜这个时候还不具备发行纸钞条件,要不然可以更好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
后世的经济学,金融学,照搬到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
大明朝廷有发行宝钞纸币的前科,民间对朝廷的纸币可以说是谈虎色变。
要是和朝臣们说要搞银行,发行纸币,怕是要吓着他们,以为皇帝要掠夺民间财富。
现在不具备发行纸钞的主要原因,还是皇权不下乡,而且因为信息差,很容易被人利用漏洞做空朝廷货币信誉。
以这个时代的技术和信息差,如果发行纸钞,私人钱庄的账单,朝廷是难以掌控的,这根本就不是律法能约束的。
明朝的“中开法”,本是一个很好的制度,让商人帮朝廷输送各种物资去边关,大大减轻了朝廷行政负担。
“中开法”为什么会被官潦们玩废了,除了当权者没有遵守相应的律法外,就是官潦勋贵们把朝廷发行的“盐引”当期货炒,搞得民间失去了信誉。
明朝的士绅商贾们是懂得玩金融游戏的。
如果发行纸币,这种皇权不下乡的时代,很快就会被人玩死。
比如一个士绅商贾在本地利用舆论,告诉老百姓们,纸钞要贬值,大家赶紧来我这里换白银。
于是,老百姓就会用面值10两的纸钞兑换了5两的白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