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三节 故事-《冲天斗神》


    第(3/3)页

    只要是人,都有私心。谁都想要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炼丹品质有好有坏,优劣不等。自己留下品质最差的丹药,倒也无可厚非。毕竟,炼丹耗材、器具、住所等等,全部都是杨天鸿一人提供。炼丹学徒们虽然不明白其中究竟,却也知道这些基础运作与归元宗脱不了关系。这相当于用别人的钱财物质给自己增加修为。因此,必须每一炉丹都要竭心尽力。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

    元昌能对杨天鸿这个小师弟极有好感。因为他不仅会做人做事,还喜欢讲故事。

    “不知道诸位师兄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木匠,为财主盖了几十年的房子。他觉得自己日益苍老,想要结算工钱回家。财主为人很是厚道。就对老木匠提出要求,请他帮助自己最后建造一幢房屋。耗材当然还是财主负责,款式、做工、时间等等。均由老木匠自行决定。老木匠对此倒也没有异议,只是忙着回家。做工也就变得粗糙,心不在焉。等到房屋盖好,无论质量还是精巧程度,都远远不及他此前所做,甚至可以说是极差。”

    当时,杨天鸿故意卖了个关子:“诸位师兄能不能猜到这个故事的结局?”

    有人说结局是财主很是恼怒,把老木匠结结实实胖揍了一顿。

    有人说结局是财主扣下了老木匠所有的钱,以此用作赔偿。

    元昌能联想自身。说是财主还算怜悯,看在以往的情分上,只能自认晦气,放老木匠离开。

    杨天鸿给出的答案,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财主给了老木匠一把钥匙,说这幢房子是他送给老木匠的礼物。当然,多年下来的工钱另外结算。原本想着以老木匠的诚实和手艺,房子造出来一定是精美无比。谁能想到老木匠竟然如此对待……说完,财主叹息着转身离开。留下被惊呆的老木匠一个人站在那里,欲哭无泪望着自己随随便便盖起来的房屋。”

    当时。谁也没有注意到杨天鸿是什么时候离开。包括元昌能在内,所有炼丹学徒都陷入了沉思,都在思考这个听起来简单。却蕴含着深深哲理的故事。

    直到现在,元昌能仍然牢记着故事的每一个字。他很庆幸自己能够被选中,成为下山炼丹学徒中的一员。若非如此,自己恐怕仍然还在山上,按部就班老老实实一个月炼六次丹。非但技法不能得到提高,也享受不到如此优厚的待遇,听到如此发人深省的故事。

    仔细清理过手上的草药,元昌能把各种材料逐一放入丹炉,关上炉门。双手捏成印决,一股丹田之火顿时引发了堆在丹炉外围的燃料。炉火很快熊熊燃烧起来。

    炼丹过程中,丹师必须静心打坐。思维意识完全沉浸在丹炉之中,跟随着最初那一缕火焰来回游走,辨识着药材在炉中不同阶段的变化,从而判断出溶化、融合、导能、凝丹等一系列过程。

    丹师之所以分为不同品阶,就是因为并非每个丹师都可以准确把握住炼丹的所有步骤。这需要灵识非常敏锐的修士才能胜任。正因为如此,炼丹师只能从思感灵敏的修士里进行挑选。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后天难以形成。

    能否把握火焰走向,以及能够察觉丹炉内部火焰能量的多少,与炼制丹药成功率有着直接关系。一般来说,思维感应能力越强大,炼丹成功率也就越高。二品、三品、四品等等不同阶级丹师的区别,就在于思维感应强弱差异。毕竟,丹方就写在书上,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按部就班,按图索骥,任何人都能成为炼丹师。问题关键在于,个人领悟能力不同。就像一道微积分数学题,尽管老师在讲台上清楚演示过解题方法,发下作业来,仍然还是有的人一窍不通,有人答题牛头不对马嘴,还有人深得其中精髓,解题轻松毫无困难……总而言之,这就是差异。

    在另外一个世界,有句很是让杨天鸿为之赞叹的名言————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上九十九分汗水。

    归元宗派来的这些炼丹学徒显然不是天才。有黄世仁在身边,杨天鸿相当于多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微缩探测器。对方有没有灵根?只要看看就能知道。对于既成事实的格局,杨天鸿无法改变。但他却可以让这些资质平庸的炼丹学徒巨量药材,让他们在一次次失败过程中反复吸取经验教训。就算这些人日后修为有限,最多只能晋升为五品甚至是四品丹师,可是对于杨天鸿,对于归元宗,对于他正在实施的庞大计划,其实已经足够了。

    四品丹师可以炼制出培元丹。那种东西,是金丹阶段修士的专用品。

    抚元丹的功效和作用远远超过培元丹,进入元婴阶段的修士,只能以抚元丹强化修为。若是炼丹师阶级低于五品,根本无法炼制出抚元丹。

    元婴之上,还有分神。

    分神之上,还有大乘。

    分神期修士对应的丹药乃是灵元丹,大乘修士只能服用固元丹,才能确保强悍无匹的修为。这种等级分化对应着六品和七品炼丹师。可是放眼整个修炼世界,不要说是六品和七品,就连五品丹师也寥寥无几,简直比另外一个世界的大熊猫还要稀罕。

    只要走上了修炼这条路,丹药就是谁也无法绕过去的问题。(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