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忽悠-《血路救赎》
第(2/3)页
“这个我是知道的。”陈文强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可贵国海军并没有订购潜艇,这个我也知道。所以,就现在而言,u型潜艇的实战性能还存在着很大缺陷。即便如此,我不是也订购了两艘。在潜艇技术上,总体而言,贵国可能是领先的,但其他国家潜艇的一些优点,也不是不能学吗。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一听到中国的古话,亨曼就有些傻眼,不明白呀,但陈文强的大概意思他是听明白了。依靠的主要还是德国,其他国家只是借鉴。
“另外,我准备批量供给贵国磺胺。”陈文强看着亨曼有些迷茫的表情,淡淡地笑道:“价格很优惠,比市面上的要低一倍。”
“如果是授予专利生产权,那就更好了。”亨曼的喜色在脸上稍瞬即逝,依然有些不满足地说道:“陈先生应该知道,作为炎症的特效药,磺胺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还有重大的军事价值。”陈文强伸出手指补充道:“一个感染的伤兵被治愈,那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相当于两三个新兵。虽然我很想以此来证明合作的亲密无间,但磺胺的专利权并不在我手里。发明者也不想申请专利,或者有更长远的打算。所以,只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我也很遗憾。”
亨曼仔细审视了一下陈文强的表情。对此他是不太相信的,但陈文强已经这么说了,他再置疑也没有什么用处,反倒伤了感情。
“虽然遗憾,但我还要代表总督,代表我国政府。向陈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亨曼很快便做出了外交辞令般的回答,“这将挽救无数本国人民的生命,也将使我们的友谊与合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新的高度——”陈文强沉吟了一下,用力点头,说道:“说得太好了。我这个人呢,是最知恩图报的。还有我们中华民族,最讲究的便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贵国的无私帮助将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政治和军事上的。或许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但以后肯定会有令贵国惊喜的报偿。”
“呵呵,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亨曼的笑容显得真诚,说道:“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陈先生,经过我国政府的努力,克虏伯公司已经决定把重型火炮的制造技术进行转让,而且是无偿的。只不过,他们希望得到广东铁路的修筑权。”
“这个——”陈文强明显有些为难。苦笑道:“美国方面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而且条件很诱人。我估计。他们是为了弥补抵美风潮后受损的形象。”
亨曼显然有些意外,但对陈文强的话倒是没有怀疑,最近美国人确实与陈文强走得很近。经过抵美风潮之后,美国已经决议退还庚子赔款,想重新树立形象,进行资本输出。也确实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至于说到制造火炮的技术,克虏伯确实享有盛誉,但要说领先美、法、英等国很多,却也不是实际。就现在而言,各国的军事科技相差不大。谁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具体的条件还是可以商榷的。”亨曼微皱着眉头,作出了让步,“或者可以分段建设,并不要求全部。”
“我当然会尽力的。”陈文强模棱两可,可以说是并未答应什么,只给亨曼留了个悬念,“其实要修铁路,还有很多,只要不涉及到路权的丧失,民间舆论不是沸沸扬扬的话,争得投资权还是不太困难的。关于江浙铁路案,亨曼先生想必也有耳闻吧,位高权重的袁世凯尚且闹得灰头土脸,骂声一片,我又岂敢冒天下之大违?”
修筑铁路需要大量投资,这符合垄断资本向中国输出“过剩资本”,获得高额利润的需要。当然,对于**软弱的清廷,列强在投资中国铁路的同时,往往要攫取铁路沿线的行政权、采矿权和减免商税等特权。所以,列强特别热衷于路权的争夺,铁路投资一直是列强投资的最大项目。
但自从陈文强利用列强的矛盾,利用德国急于进入英法的势力范围,在资本战争中取胜的心理,把粤汉铁路的贷款变成了商借商还、合资经营,从而保住了经济利益之外的路权,国内再有丧失路权的借外款修铁路,便只能惹来民怨沸腾,骂声不绝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