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剿匪清乡,新督似不满-《血路救赎》


    第(2/3)页

    “文强长袖善舞,于筹措资金、广辟财源最是精通。”张人骏并不说透,附和着夸赞道:“清乡费用完全是他自筹,只此一点,便为官府节省了很大的开支。”

    “是啊,现在朝廷缺钱,地方也叫苦不迭。”袁树勋摇头叹息道:“再加上西南革党作乱,广东的财政窘迫是可想而知。有文强这样的干吏,是张老和本部堂的幸运啊!”

    张人骏淡淡一笑,说道:“能者多劳,老夫是给了文强很多官职名分,也看好他的能力。假以时日,必见成效。”

    “本部堂在上海时,与文强也有一面之识,今番共事,自然会照顾一二。”袁树勋听懂了张人骏话中含意,也就顺水推舟地作了承诺,假以时日嘛,当然是指他主政广东要给陈文强发展经营的时间和空间。

    张人骏点到即止,也不想再深说。办理完交接,袁树勋又殷勤地设宴饯行,算是结束了官场上的惯有仪式。虽然张人骏被开缺回籍,但他门生故旧不少,与袁世凯又是儿女亲家,袁世凯已经调到朝廷中枢。袁树勋自然不会开罪于他。

    丁末政潮之后,瞿鸿禨、岑春煊及相关的数人(包括军机大臣林绍年,当时是瞿鸿禨一派参与弹劾段芝贵,后被挤出京城)相继垮台,奕劻、袁世凯等人可谓是大获全胜。

    但是,慈禧太后也意识到奕劻、袁世凯等人可能会独揽朝政,于是在罢免瞿鸿禨的第三天,便派醇亲王载沣到军机处学习入值,形成军机处“两亲王”的格局。以便牵制奕劻。另外,为了防止袁世凯势力尾大不掉,又以明升暗降的办法解除了袁世凯直隶总督的职位,将他内调为军机大臣。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载沣这个小年轻,哪里斗得过奕劻和袁世凯,慈禧这个老太太,肯定还有后招儿。而人们最多的猜想便是调湖广总督张之洞入值军机。既削了地方汉人督抚的权,又能在朝廷中枢牵制奕劻和袁世凯。

    而陈文强的交游广阔是出名的。不仅张之洞、张人骏对他青眼有加,委以重任,连袁世凯在朝中也为他说了不少好话。这样一个左右逢源,并不是某派铁杆的干吏,倒是更让清廷放心。

    袁树勋呢,对这些都是洞悉于心。初至广东,根基未固,即便想削陈文强的权力,也暂时不敢轻举妄动,总要摸清形势、培植亲信之后再说。

    这样一来。倒是给了陈文强稳固掌握权力的时间。他一边清乡剿匪,一边遥控指挥着各项工作的落实。警务、盐务、兵工厂、黄埔局、厘金局等等,从只是名义和官职,到切实的掌控,举着改革和新政的大旗,陈文强逐渐地实现着自己的目的。

    南海、番禺、三水、香山清乡完毕,陈炯明那边也完成了顺德、清远、东莞的清乡工作。清乡的善后也安排妥当,每县都派驻清乡委员,可以调动警察、乡团对盗匪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剿。保甲、户籍也由各乡局严格管理,使窜逃于外的盗匪再难以返回并立足,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兵来贼去,兵去贼来”的清乡积弊。

    而水师提督李准的支持,使水警也组建完成,四十多条大小巡船、三百多名水上巡警,使珠江三角洲的治安日渐好转。作为广东的经济发达地区,有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工商业便能快速发展,税收和厘金也能大幅增长,这其实也是陈文强把蛋糕做大的第一步。

    在返回广州之前,陈文强先赶到了黄埔船局,与水师提督李准会面。在清乡剿匪中李准很是配合地出动内河舰船,组建水警也给予了支持,现在该是陈文强补偿的时候了。

    ……………

    阳光略有些刺眼,陈文强轻轻压了下帽沿,把头向下低了低。远处的船坞内,伏波、琛航两艘兵舰正在维修,火花四溅,人员忙乱。

    “你答应过要给我添置一艘排水量三千吨以上的兵舰。”李准放下望远镜,幽幽地说道:“如果有大舰的话,巡视海疆能航行得更远。”

    “钱不凑手啊!”陈文强有些无奈地摊开手,诉苦道:“都看着我的产业越铺越大,可贷款借债谁知道?投资建设刚完成,收益期还未到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