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德皇接见-《血路救赎》


    第(2/3)页

    显然,当德国由封建社会直接进入帝国主义社会后,以俾斯麦为代表的旧官僚阶层已无法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而威廉二世作为德国帝国主义阶层的最高代表,推和的世界政策,虽然具有强烈军国主义的色彩,但却符合当时德国统治阶级的需求,是得到了大多数资本家的支持和拥护的。

    但威廉二世可能因为患严重疾病,导致脑部功能有问题,使他性格变得充满野心而且冲动鲁莽,以及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得有些骄横,故此未能在德国的对外政策上保持理性。

    “德国贸易应当是‘国世界贸易’,德国与世界的含义是一致的,因为世界各地都应体现德国政策……”

    “对此我深表赞同。德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德国人严谨敬业的工作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迄今为止,我一直不断扩大与德国企业合作的主要原因。而皇帝陛下所推行的世界政策,我也以为是非常正确的,德国应该具有与其强大国力相称的国际地位和生存空间。”陈文强半真半假地恭维着,戴高帽嘛,谁都高兴。

    威廉二世显得很振奋,用力挥了下手,强调道:“确实是这样。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德中两国的合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弱国。”陈文强沉吟着说道:“但加深与贵国的合作,优势互补,却是两国都得利的好事。因为,现在是国际分工大发展的时期。德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科技。中国则有千百万朴素、驯良、惊人地节俭、聪明的工人。两者结合起来,中德合资企业制造的产品将有极大的竞争力,从而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

    国际分工?优势互补?威廉二世对这新名词感到好奇,但陈文强话中的主要意思,他是听懂了。

    “我知道一些中国的情况,中国工人为取得可以使他们舒服生活的报酬,而努力不懈地愉快地工作,而那种报酬是西方人不能用以维持生活的。”威廉二世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说道:“而西方工人每天力争少劳多得。却老想着加工资,真是缺乏理性。”

    按照中国的现状,走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之路,是不可避免,也是最好的选择。而作为“世界工厂”崛起,显然更加贴近现实。

    “陛下知道一些中国的情况,但显然并不全面。”陈文强有删有增,把中国国内的政治情况给威廉作了介绍和解释。“中国的面积很大,即便是一两个省。发展的空间和余地也是很大的。而目前的政府对外省督抚的控制力正在降低,换而言之,中央的威权正在衰弱。所以,陛下可以暂时不追求与代表中国的中央政府的结盟,而着重于在几省之地建立稳固的势力。”

    “比如湖广,还有广东和——琼州。”威廉对陈文强摆出的地图很感兴趣。虽然不是第一次看见,但通过陈文强的介绍,他才有了更直观、准确的了解。

    “只是一两个省的面积,便已经与日本相当。”陈文强微不可闻地抿了下嘴,伸手指点着说道:“也正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差异性也很大,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但如果有数个省发展得好,整个中国也就能逐渐具备抗衡日本的实力。”

    日本!威廉二世微微皱了皱眉,这是他所提出的“黄祸论”的根源。而积贫积弱的中国即使想成“黄祸”,也不可得。在远东,德国要想遏制日本,似乎只能扶持弱而大的中国。陈文强话中的意思也很明确,国与国之间的结盟是很困难的,但并不妨碍德国扶中遏日的最终目的。

    “甲午战争过后,中国的海军毁于一旦,日本又强割台湾,国人无不切齿痛恨,待机雪耻报仇。”陈文强又加上了一把干柴,表情也变得忿恨狰狞,“从人口数量,从国土面积,再从资源矿产,中国无不胜日本多多。现在只是在科技和工业上差之甚远,必须迎头赶上。所以,贵国的无私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