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展望:既艰苦又乐观-《血路救赎》
第(2/3)页
“将决定性的战役分解成若干次战斗,积小胜为大胜,这是稳妥之道。如果某次战斗失利,主力尚在,也容易进行调整,以利再战。换句话说,你们不要奢望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决定胜负,也不会因为一次挫败而崩溃。要留些余地,留点弹性空间,不做孤注一掷的豪赌。”
“责任重大啊!你一声令下,关系到很多人的生死,那些人也有父母妻儿,一招差错,毁了多少人家,添了多少孤寡。后悔,有个屁用,人死了还能再活过来?你们,还有革命军的所有将士,是我们复兴会费尽心血培养出来的骨干,是精英。革命要牺牲,这不可避免,但不是无谓的牺牲。死,要死得其所,要绽放出最耀眼的光采。”
……………
会议整整开了半天,大小官员能到的全参加,有提问,也有回答,更多的则是陈文强在语重心长地告诫提醒,阐述着注意事项和路线方针。
虽然广东新军打跑了“叛逆”龙济光,占领镇南关关城。与革命军对峙。但击破新军的计划已经制定完成,与琼州也联系完毕,大反攻马上便要展开。而陈文强也要走了。
一个月过去了,已经超出了预期的时间。陈文强给革命军留下了什么呢?是琼州参谋部经过反复商议研究的方针政策,是精准的选人用人,是三大支队的建立。是根据地建设的雏形,是有底线、有原则的招降纳叛,是建立不以战争中抢掠杀戮平民百姓为寻常之事的标准……
叱诧风云,决战沙场,指挥如神,万敌莫挡。嗯,这样的梦想离陈文强是越来越远了,恐怕也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名将啊,那得用尸骨堆积起来的经验。无数死亡之中锻炼出来的冷酷,血肉横飞中磨炼的勇气。他虽然也指挥过几仗,但还远远不够。何况,他的目标不是这个,他也自认不是那块料。
尽管陈文强不得不离开,对革命军的将士们还有着不少的担心,但也有着乐观的期待。这到底是一支新生的力量,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不那么复杂。而以年轻人为主的部队,总是充满朝气。充满着建功立业的渴望。随着不断的扩充,装备的加强,以及军校军官的涌入,思想理论、战术观念和眼界见识的提高,这支军队将是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铁军洪流。
公平,这是革命军中最大的特点。有很多军官是凭着勇敢和战功而得到提拔擢升的。年龄不大,也没有什么背景,完全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越是这样,越会激起其他人的干劲儿,对战斗充满着渴望。这样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让陈文强感到欣慰。
所以,不管你是热心革命,还是吃粮拿饷,只要你好好干,尽到军人的本分,就总会有你的好处。当然,对于违纪、怠战、怕死畏缩等的惩罚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厉。恩威并重,赏罚分明,从来便是一支强军所具有的特点。
而且,另一个能使革命军成为强军的优势则是广西兵。从两千多年前西瓯国君译吁宋带领五万岭南土著士兵,令秦军伏尸数十万开始,广西兵一直是广西军队战斗力强悍的标志。而一个地方出精兵的传统,历经数千年不变实为中国所仅有!
同时,广西也是最具反抗精神的地区,面对着朝廷、官府的苛待压榨,广西民众经常掀起“抗捐减粮”等反抗运动。这无疑为革命军的扩充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穿草鞋、善爬山、会游泳,能吃苦且个性勇悍,在陈文强眼中,这绝对是好士兵的上佳人选。
“能练出三至五万精兵,革命也就成功在即了。”陈文强颇为感慨,在夜色中,在炮台上,了望着远处的镇南关关城,“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不是吗?”
“是的,良好的开端。”葛智初重复着,停顿了一下,沉声说道:“打败了广东新军,广西再没有成建制的清军,东拼西凑的各地巡军,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蚁多能吃象,还要考虑到其他省调来的清军。”陈文强谨慎地说道:“不过,军队纷杂,人心不一,倒是最大的弊端,如果打得好,岂不成了革命军的运输队?”说着,他笑了起来,“没有枪、没有炮,清廷给我们造;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清军送上前。呵呵,满顺口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