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了你们的安,还是要小心行事,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戏班老板感激涕零道“吴王殿下给我们戏班的打赏,够我们几年花销的了,戏班自我到下没有一个人不感激殿下的恩情,大家都会遵照计划行事,谁要是敢坏了殿下的大事,我一定不饶他!” “好,有你这句话,那我就放心了。” 李恪命人送了一匹马给戏班老板,后者再三道谢之后,骑马往长安城方向折返回去。 这是李恪和戏班老板早就商量好的计划,他先邀戏班上吴王府唱戏,借此迷惑那些在王府门前盯梢的眼线,让他们误以为吴王真的酷爱看戏,同时告诉所有人府中住着一支戏班。 随后他便让工坊中那些工匠及家人换上行装,假扮成这支戏班悄悄出城,这样就避免了被东宫方面横加阻挠的风险,虽说李承乾不足为虑,但长孙无忌是个大麻烦。 以长孙无忌的头脑,他肯定会知道李恪强迫侯君集结案,是为了换取这些工坊的熟练工匠,这些人聚在一起是可以成大事的。 好在一切顺利,等戏班老板回到吴王府再安心住上几日,他们就会从长安城撤走,以李恪给他们的报酬,足够让他们逍遥快活很长时间的了。 “殿下,我们只需要稍稍休息一下,就可以继续出发了,这里毕竟还是没离开长安太远,大家不能拖累殿下啊。” 胡三自从闯祸之后,身上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一心为吴王考虑,生怕自己成了累赘。 他很清楚要不是吴王,自己早就被杀了头,又哪里还能活到现在跟着大家一起走? 吴王虽然骂他愚蠢,犯了大错,但还是不计前嫌带上他和他的家人一起去陇西,这对胡三家来说就是再造的恩德。 “殿下,我老婆子不想添累赘,咱们还是快上路吧。” “是啊,我们决定跟随殿下,那就什么苦都能吃,这点路算不了什么。” 工匠和他们的家人都纷纷站了出来,他们都知道李恪对他们好,于是积极主动地要求继续赶路,担心因为他们走得慢而耽误了李恪的大事。 看到大家的表现,李恪感叹道“好,那我们就继续出发,等到了地方,我给大家安排羊肉大餐!”"李恪对这些工匠们诚意满满,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跟随他去陇西的人,也信誓旦旦地表示,等处理好家事,为年迈的双亲养老送终之后,也定然会奔赴陇西,继续为吴王效力。 因为他们知道,错过了吴王,他们就可能再也找不到这样善待他们的主人了,像他们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一辈子能得到像吴王这样的大人物的赏识,那是他们莫大的荣幸。 之后在李恪的叮嘱之下,众人回家收拾好行装,带上各自的家人,怀着忐忑但充满希望的心情,等待着踏上遥远路途的时刻。 第二天,辰时未至。?.?????.?? 一支约莫五十余人的队伍,井然有序地出现在了空空荡荡的长安城街市上。 这个时辰,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门,因此看到他们的路人寥寥无几,但凡遇见的,都会忍不住多瞟两眼。 在这支队伍的头车前,竖着一面戏班的班旗,像是要告诉所有人,他们是一支正准备出城远行的戏班。 可如果仔细观察却不难发现,他们跟印象中的戏班相差甚远,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这戏班的主力都是些面色黢黑,身形健壮的大老爷们,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是卖苦力的,这跟唱戏杂耍的人完不同。 另外,队伍中还有不少年迈的老人抑或者是妇孺。 “诶,谁家唱戏还拖家带口的啊,这戏班真是怪了?” 一名早起的小贩盯着行进中的队伍,不禁向旁人发问。 “这年月都不容易,他们兴许是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谋生,所以就把家里的老人小孩都带上了。” 有人颇为感慨地说道。 随后队伍缓缓行进到长安城西门,几名守城的兵卒拦住他们去路,不免要目光诧异地多打量他们几眼。 “你们这是干什么的,要去哪里?” 从队伍中迈步走出一名老者,客气地说道“回军爷的话,咱们是唱戏的戏班,这回打算往南边走走,接点大户人家的活好养活这一大帮子人。” 兵卒往队伍后边扫了一眼,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嚯!” “你们这戏班人可不少啊,那么多车马都装了些什么东西?” 老者回答“多是些路上生活所需的物件,也有些是戏服、道具,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谁问你值不值钱了,像是本大爷我要跟你要好处似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