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隐宗-《升魔外篇》


    第(3/3)页

    她拾阶而上,一会儿便来到最为高大的那座殿堂前方。

    眼前空无一人。这偌大的隐宗为什么竟然看不到一个人?

    苏离的心中满是疑问。

    “九月初二,黄道节日,宜嫁娶,除尘,接客。客从远方而至,便请进来吧!”一个声音悠悠说道。

    苏离背着沈弘走进眼前这座宽大的殿堂,奇怪的是,这个殿堂之中,仅余一个蒲团,蒲团上枯坐着一个苍髯白发的老人,此外,空无一物。真是奇怪的很!

    此刻,就见那个老人双目微微一开,倏然射来两道电光,在那微微一窥之下,苏离顿时生出一种被看穿的感觉。

    老人的眼中微微露出一丝怜悯之意,只不过,苏离却没有看见。

    “你的弟弟病的不轻啊。”老人微微笑道。

    苏离的心中顿时生出一线希望,她放下沈弘坐在一旁,微微一福道:“大师乃世外高人,烦请施法相救!”

    “隐宗大乱隐世,大治混世,外人不见,世人不闻,但有所遇,便是缘至,只不过,隐宗出手,须有代价,这个,你真的决定了吗?”老人的话中满是肃然之意。

    “只要能救得这个孩子,苏离无憾!”苏离决然道。

    老人露出赞许之色道:“你那药方原属不错,所缺九味药材,我也拿不出,但,可以一物替代。”

    “何物?”

    “你的一缕魂血。”

    “好。”

    老人的眼中赞赏之色愈浓,此刻振身而起,双掌一拍,就见一口庞大的缸体浮空而出,其上悬挂四条锁链,其下炭火熊熊燃烧,水汽氤氲弥漫。

    原来一切早就准备好了。

    “大师究竟为何知道我们的底细?”苏离禁不住发问。

    “艳司苏离大名闻名遐迩,侠气干云,老朽不忍,这才贸然出手相助,勿怪!”老人不避忌讳道。

    原来。心中疑问稍去,苏离即刻将储物袋中的药材尽皆投入大缸之中。

    不久之后,浓浓药味在这大殿之中迅速弥漫开来。

    整整熬了三个时辰之后,将药渣尽皆捞去。

    老人吩咐将沈弘投放到缸中,看着苏离犹疑之色,解释道:“要的就是这股猛火之力,猛药下沉疴!快!”

    苏离担心沈弘忍不住沸水之痛,瞬间使了一个小小的睡咒,这才小心翼翼将沈弘扶入缸中。

    新的炭火施加上去,滚滚烈焰蒸腾,缸内药汁嘟嘟冒泡,就见沈弘一张脸涨得通红,苏离瞧去,顿时又是一阵揪心。

    如此,沈弘在药汁中一直坐了十二个时辰。

    在那十二个时辰刚刚结束的一刻,就听老人喝道:“苏离,此刻不祭出魂血更待何时?”

    苏离食指于印堂间轻轻一划,顿时出现一道血线,血线中央,一滴深血缓缓挤出来,浮空飘射而去,嗖地射入沈弘的印堂间,消失不见。

    就见此刻,沈弘躯体巨震,额头汗珠滚滚滑落,眉头紧皱,看去极为痛苦。

    就在这一刻,便听轰的一声巨响,那口大缸顿时四分五裂,药汁四处飞溅。

    便听腾的一声,一条狰狞气龙扶摇直上,瞬间穿透沈弘的身体,紧跟着飞坠而下,自百会处没入。如此,接连往复穿梭十多次,气龙嗤的一声,终于消失不见。

    老人一把拉过沈弘的身体,一拍他脑袋道:“小命捡回来了!”

    沈弘缓缓睁开双眼,此刻感觉身体中的力气似乎恢复了不少,那种深入骨髓中的寒意再也不见了。他向着老人深施一礼道:“多谢前辈救命之恩!”

    老人又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责怪道:“小子,你谢的人应该是她,去,给她磕个头!”

    苏离的脸色尤其苍白,此刻摆手道:“不用客气,你是我弟弟,不必!”

    老人肃然道:“必须的,你受得起!”

    一缕魂血,十命已去其一。此等付出,已无异于父母的作为。

    沈弘面露恍然之色,此刻恭恭敬敬走过去,趴在地上,向着苏离,咚地磕了一个响头。

    老人将一盏茶抛给苏离,眼光颇为柔和,道:“喝一口,也许,痛苦会少一点。”

    茶很香,有一种很特别的味道,似乎能勾起苏离很久远的回忆。

    她像一枝静美的白兰,袅娜出尘,很想远离世间,却逃不过那潜藏中的阴影。

    多好的一个女孩子,很好的一个女孩子啊。老人心中不住感叹。

    老人看着苏离,眼中的怜惜之色愈浓。

    此刻,残阳斜照,满山血色正浓。

    苏离给了沈弘一本小册子。那是一门妖法的入门。沈弘丹田被毁,人道修为难以为继。

    不修妖法,似乎别无出路。

    苏离怜惜地看着这个少年,隐隐感觉他的命运和自己类似。

    数日之后,苏离决定离去。

    而沈弘的依依不舍让苏离心中也涌起一怀愁绪,她勉强笑了笑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姐姐答应你,明年此刻,我会来看你。你要好好修炼,不可一日懈怠!呆在无见大师这里,很好,我也放心!”

    她亲了他一下,随即转身离去。

    苏离如一朵飘逸的云彩走下山去,略一回头间,仍看见山峰最高处那个孤独的身影,心中又是一酸,嗔怪道:“这孩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