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荀攸就地坐起,随便捡起一块碎石,敲了敲地面。 开始为孙羽构画天下蓝图。 “明公诛杀董卓,乃是顺应海内人望之举。” “天下人莫敢不服。” “为今之计,当是及时匡正王室,恭迎天子还政。” “则群臣不敢有二言。” “至于关外诸侯,皆蝼蚁之兵不足惧也。” “洛阳北依邙山,南临洛水,西靠秦岭,东有虎牢雄关。” “大山苍苍,沃野千里,可谓天赐宝地。” “光武皇帝于此中兴,续我大汉两百余载。” “而明公已然据得此龙兴之地,更复何求?” 荀攸主张以洛阳为根据地,与孙羽的想法不谋而合。 作为大汉国都,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更是商业大都会。 各地商贾往来不绝,市林坊铺鳞次栉比。 在董卓焚毁洛阳之前,它就是天下第一城。 荀攸捋着下颔胡须,接着道: “明公位至骠骑,又杀了董卓响应天下民望,正是如日中天之时。” “应当利用好眼前的政治声望,牢牢把握住军权。” “兵合一处,行霸王之举。” 孙羽勾唇一笑: “愿闻其详。” 荀攸看了看左右,徐荣等人俱已禀退。 眼下只他与孙羽二人,四下更无六耳。 便小声地说道: “天子乃是万民之主,无威仪不能奉宗庙。” “而今天子懦弱,正是需要明公辅政之时。” “是以攸以为,我等应当——” “奉天子而令不臣,脩耕植以蓄军资。” “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 孙羽眉尖一挑,难怪不得荀攸说话突然变这么小声。 他的主张概括下来就一句话: 挟天子以令诸侯,握敕令以制四方。 有人会问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底有什么用。 答案是两个用处:政治伦理优势与人才优势。 首先是政治上占得先机。 古代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而“忠孝仁义”又是当时社会人们共同的信仰与行为准则。 只要天子在你手里,你打谁谁就是反贼。 其次,便是人才优势。 汉室虽然衰微,但忠于汉室的人才却大有人在。 代表人物当然是荀彧,天子在哪他就在哪。 其次便是像徐荣这样的职业军人,只要是朝廷的命令。 不管是谁掌权他都听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