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地百姓提起他,没有不怕他的。 提起他的名字,几乎能吓哭莱州三岁以上,十岁以下的所有小孩。 目前,罗忠仍在掖城府宅。 而罗蛮蛮则在罗山之上,正是那群淘金者的领袖。 苏良觉得,问题的关键就在这对父子的身上。 …… 翌日一大早。 苏良吃过早饭,便在徐莽等人的陪同下在掖城大街上溜达起来。 这里的外地商贾甚多。 苏良和徐莽虽带着一道外地口音,但也并不算另类。 不多时。 二人便在一处茶馆内坐了下来。 茶馆,乃是当地人闲聊的主要场所,而罗山金矿冲突导致死伤十余人,定然会是当下人们讨论的焦点。 很快。 苏良便听到有三人讨论起来。 “金矿冲突,其本质原因就是朝廷要吃独食,淘金人没了生计,能不闹吗?朝廷如此与民争利,吃相实在是难看!” “刘兄,胳膊拧不过大腿,全宋变法之际,谁敢逆朝廷的政策?” “怎么不敢!朝廷违背民心民意,若真将那些淘金者逼得造反了,恐怕损失会更大,我觉得朝廷会妥协,毕竟,与民夺利,不得人心啊,凭什么禁止民间百姓采矿!” 听到此话。 苏良的脸色不由得变得铁青起来。 自全宋变法以来,他最厌烦的一句话便是:与民争利。 这三年,朝廷的各项新法措施。 有与巨商富贾争利,有与士大夫官员争利,有与宗室外戚争利,但都没有与民争利。 因为,民心才是变法成功的保障。 但很多反对变法者,总是以“与民争利”来诋毁变法。 在他们眼里,奸商、恶霸、贪官污吏,才是民。 苏良忍不住回头反问道:“三位,你们为何会认为朝廷禁止百姓采矿,乃是与民夺利?” “难道不是吗?”一名身穿长衫的年轻人反问道。 苏良摇了摇头。 “朝廷禁止民间百姓私下采矿,原因有三。” “其一,民间采矿,获利者多为矿商。矿商私藏金粒偷税,已成歪风。当地少税收,便只能向底层百姓加税,长此以往,富人愈富,穷人愈穷,此乃国之大害也,于民于国皆无利。” “其二,商人之掘矿,皆是无序开采,毁坏耕地林木,极易引起灾情且易出事故。莱州民间私矿对一条人命的赔偿仅有3-10贯钱,人命之贱,不如富人的一顿饭。据我所知,每年死于矿上的百姓,便不下五百人,这五百人,皆为家中顶梁柱,此等使得百姓家破人亡的掘矿之法,难道不应该废止吗?” “其三,火药炸矿,高效而有秩序,必然会取代民间人工挖矿模式,有利于巩固当地财赋,州衙的钱多了,便会修桥修路,行庠序之教,从长远角度来讲,难道不是益事吗?” 三名年轻人顿时有些发愣。 从他们的表情来看,觉得苏良之言,有些道理。 这时。 一个年轻人又道:“淘金者也知淘金之危险,但不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吗?掖县之百姓,祖祖辈辈,只会淘金,朝廷禁止民间开采,就是断了他们的生计,这是实情吧,这确实对百姓造成伤害了吧!” 苏良再次摇头。 “当下,矿山掘金已需掘地二十余丈,若不用火药开采,预计十年后,可能需掘地三十丈。” “掘地越深,得金越难。即使地下有金,但效率将越来越低,总有一日,掖县百姓靠淘金将会养不活自己。” “掖县近海,气候湿润,不但适合种田,而且适合经商,若所有掖县人都抱着一座罗山,坐吃山空,那二十年、五十年之后,掖县必将会成为大宋最糟糕的县。” “因为,我大宋所有的县都在往前走,而掖县依旧在坐吃老本!” “掖县的后代子孙,将如何过活,掖县空有如此多的资源,却人人都去守一座矿山,岂不悲哉!” …… “说得好!” 不远处突然有人称赞道。 三个青年都有些发愣,细细一想,觉得此话确实有一番道理。 苏良说完这番话后,便与徐莽快速离开了,引得太多人关注,并非好事。 苏良走出茶馆后,依旧脸色铁青,直奔街角的一些书摊书铺,将近期的莱州州报、民间小报都买了下来。 掖城街头。 苏良翻完这些报刊后,脸色愈加阴沉。 自四月三日寻矿司成立后,苏良便将一些采矿细则传达到了各地州府。 细则所讲皆有苏良刚才在茶馆所讲的那些内容。 比如,地震到底是因什么引起的,朝廷禁止民间私自采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但是,莱州的官方报刊、民间小报上,不但没有一条关于这些内容的文字,甚至还有人诋毁此法策。 苏良笃定,莱州州衙,掖县县衙在四月十五日之前,绝对是能够看到这些信息的。 而今已是五月初。 即使派人抄录一份贴到州衙县衙门口,也都做到。 但莱州根本没有执行。 苏良不由得对莱州的主官甚是不满。 新法有时不能贯彻实行,便是毁在信息未能上传下达。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