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9章:苏良之口,如枪如炮,我砸定了这个铁饭碗!-《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2/3)页

    就在苏良四人在家中熟睡之时。

    各个衙门刚上差的官员都陆续听到了“官家亲持金莲烛送苏良四人出变法司,而后令内侍赐烛归院”的事情。

    百官皆羡慕不已。

    此等圣恩,得之,足以使得家族三代有荣光。

    当然。

    也有眼红者,称四人乃是沽名钓誉,故意在上元日上衙做事。

    ……

    而此刻,垂拱殿内。

    赵祯正在认真阅览苏良四人共同撰写的《茶引法》。

    “废除交引之制,以茶引为凭,茶商与茶农直接交易,裁减茶务官员,裁撤茶务吏员,以商治商,为朝廷减负,去地方私利,广增茶利……”

    赵祯看过后,微微皱眉。

    他一眼就看出,此法的重心不在商贸,而在整饬吏治。

    榷卖制度的根本问题,就是吏治问题。

    此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朝廷不但能增茶利,而且还能省下一大笔运输、管理、官员俸禄等支出。

    但是,裁减的茶务官员,能为他们另外安排差遣,而对于吏员,苏良四人的统一意见却是:全裁,不予安置。

    这让赵祯有些犹豫。

    大宋官员甚多,当下已近两万人。

    而胥吏更多。

    吏员大多由官员选拔,可分为京吏与地方吏。

    其中,京吏大多有俸禄。

    而地方胥吏大多无俸禄,地方官府便会将各种茶务、酒务、盐务等事交给他们,他们从中赚取一定费用。

    对大宋底层州县来讲,吏很重要。

    官员三五年一换地方,而吏大多都是终生在一地。

    他们比官员更懂得与百姓打交道,甚至有时还能欺负官员。

    曾经,大宋也裁减过一批吏员。

    但并未动榷务的吏员,因为他们非常重要。

    而今,苏良四人之策,以商治商,将贸易权重归市场,俨然是要将这些茶务吏员的铁饭碗全砸了。

    赵祯很纠结,他担心会发生吏员暴动。

    他抬起头,看向不远处搭在衣桁上,苏良的官服、官帽。

    每当犹豫不决时,他都会看向此物。

    他想了想后,朝着一旁的内侍押班道:“午后,召两府相公们议事。”

    ……

    午后。

    文彦博、夏竦、张方平、范仲淹、吴育、宋庠、富弼、曾公亮八人来到了垂拱殿。

    八人认真地看完了苏良四人撰写的《茶引法》。

    “众卿,你们如何看?”赵祯问道。

    张方平率先开口道:“当下,交引法确实是弊端重重,理应改革,臣以为此茶引法可行,不过……不过裁撤所有茶务吏员,而未曾交待如何安排他们,是有些冒失还是另有深意呢?”

    随即,范仲淹站出来说道:“交引法使得不法商人虚估加抬且与底层胥吏勾结,已成大害。当年的见钱法,便是整改此法之策,但由于其伤害太多商人利益,使得朝廷成本支出太大,无奈废止。而此法的关键,在于澄清胥吏之害,对商人茶农皆有好处,已算得上良策。”

    “此策能不能有效果,关键便在于裁撤胥吏。臣以为,不可对胥吏采取一刀切之法,不然易引起胥吏反抗,甚至聚众哗变!”富弼补充说道。

    ……

    最后,夏竦慢悠悠地站出来道:“老臣觉得,此法可以一试。但前提是安排好胥吏的去处,而不是将其裁撤掉便不管不问了,他们虽非官,但无错而裁,实非我朝朝纲!”

    “如何安排他们呢?”赵祯问道。

    夏竦想了想,回答道:“各个地方衙门所需的胥吏甚多,将他们安插到其他衙门事务上即可,以此便能免除后患。”

    夏竦说完,文彦博便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此法除了为朝廷增加茶利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去恶吏而澄清茶务秩序,若让这些吏员负责其他差遣,吏员冗多之患,依然存在。”

    夏竦扭过脸来。

    “那依文相所言,天下有胥吏十数万,都要裁撤,以还商贸良序吗?如此做,不是逼着这些人造反吗?”

    这时,宋庠站了出来。

    “官家,地方胥吏因无俸禄而贪,不如精简胥吏,而后为胥吏开设俸禄,以俸养廉!”

    听到此话,范仲淹直直摇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