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6章:坑你辽国没商量,苏良献惊天大计!-《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3/3)页

    但他已向辽国皇帝回信,称辽国使团可以多住一段时日。

    而今辽国使团并未触犯大宋律法。

    实在无合适理由将他们撵走。

    大宋朝爱面子。

    哪像萧鼎这般无耻,只要能拿到好处,便不在乎耍无赖。

    赵祯想了想后,道:“再过几日,再过几日,朕便勒令他们离开!”

    就在这时,苏良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官家,臣建议,不要驱赶他们。”苏良突然开口道。

    “为何?”赵祯疑惑道,其他臣子也都纷纷看向苏良。

    苏良笑着说道:“敢问官家和诸位同僚,若辽国将我们的变法策略拿去用,可能够富国富民?”

    范仲淹一愣,第一个回答道:“不会,反而会使得辽国越来越糟糕!”

    苏良认可地点了点头。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细细一想,便明白了苏良的意思。

    全宋变法所有策略的核心,皆是削富济贫。

    即削弱“兼并之家”掠夺天下财富的能力,将其还于朝廷和底层百姓。

    兼并之家,即大地主、大官僚阶层。

    大宋敢如此做,建立在大宋的军伍全在朝廷手中。

    “兼并之家”们根本不敢造反,且朝廷也会在商贸上给予他们一定优惠政策。

    但是辽国与大宋的国情却不一样。

    辽国虽学宋制,但身份等级制度森严。

    在辽国,契丹人的地位远高于大北方的女真人和燕云十六州的汉人。

    贫民要想靠着科举和军功出头,比宋困难百倍。

    并且,辽国有很多大族。

    这些族落有身居高位的官员、有巨商富贾,关系错综复杂。

    谁要动他们的利益,他们绝对能够造反,且他们造反的破坏力,比大宋那些反民厉害多了。

    大宋百姓造反,大多都是找个山头,抢抢粮食,等着被招安。

    但辽人造反,有人有马且有兵器,一个个狼性十足,绝对能闹得天翻地覆。

    “景明,你的意思是任由辽国使团学习我们的变法策略,然后东施效鼙?”富弼笑着问道。

    一旁,曾公亮强忍着不笑,道:“这……这是不是损了点儿?”

    王安石身子往后一歪,正色道:“不损,比起辽国送西夏煮熟的种子,我们完全是君子行为,是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咎由自取!”

    此话一出,众人皆没有了心理负担。

    这年头,做老好人成不了大事。

    “不过,辽人也不傻,他们若觉得不符合国情定然会停下来,另外,我们的许多变法之策,确实对辽有可取之处,他们完全可以选择适宜他们的执行!”司马光开口道。

    “这就需要我们帮他们一把了!”苏良的脸上露出一抹坏坏的笑容。

    “官家,臣建议,先令刘长耳为卧底,售卖给辽国使团一些变法策略文书,而后再在进奏院寻一卧底,令其高价卖给辽国使团所有的变法内容,辽国使团即使不能夹带这些文书,那么多人,背诵个大概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我们需重新撰写这些文书,表面内容不变,但有益于辽国国情的内容一律简化,且在文书上多加一些类似变法需‘孤注一掷、乾纲独断’类的话语,引导辽使愿意冒险。”

    “此外,烦劳范相、计相亲笔撰写两封造假文书,使得辽使相信刘长耳和进奏院卧底送给他们的内容为真。”

    “梁学士,若萧鼎再邀请你喝酒闲谈,你拒绝两次后,可同意一次,然后假装喝醉,道出一些变法细节,另外要极言变法绝不能半途而废,必须破釜沉舟,一鼓作气!”

    “为什么是我?”枢密直学士梁适疑惑地问道。

    苏良微微一笑,道:“因为你对萧鼎最客气,他觉得你可作为突破口。”

    顿时,梁适明白了。

    对待这种没脸没皮的人,必须狠辣拒绝,不然他能一直纠缠。

    苏良接着道:“我们务必要将此事做得真切,皇城司该跟踪他们还是要跟踪,给他们创造一些难度,以免起疑!”

    “此番操作后,辽使定然信以为真,待他们将我大宋的变法之策送到耶律宗真的面前,耶律宗真好大喜功,定会施行。即使施行一半发现有问题,也能大大减弱辽国国力,引发辽国内部矛盾!”

    ……

    君臣听得皆热血沸腾。

    这是一场大戏,需要多人参演的大戏。

    不但要让辽使相信所得变法之策为真。

    还要让他相信唯有一意孤行,破除万难地施行此法,才能够成功。

    辽国的贫富差距比宋更大。

    年初与西夏之战更是伤了元气,他们急需富国之策,但若依照大宋这些新策施行,国库可能会增收一些,但内部矛盾必将迅速加剧。

    吾之蜜糖,彼之砒霜。

    辽国若不根据国情定制策略,盲目模仿大宋,他们吞下的将是一副慢性毒药,越久越毒。

    此计虽非君子所为。

    但辽国向来阳奉阴违,觊觎大宋的土地久矣。

    用此方式对待他们,并不算下流。

    赵祯望向苏良,眼中尽是满意。

    当朝能将麻烦事迅速转化为利国之事的,唯有苏景明。

    一旁,富弼和曾公亮也被苏良的智慧折服,心中感概:幸亏苏景明生在了大宋。

    “就这样做!”赵祯当即拍板。

    官员们甚是兴奋,恍惚中已经看到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在向自己招手了。

    月末求月票,感谢诸位读者老爷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