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战前形势-《三国突将》
第(2/3)页
在场有将领说出,不如坑之,以免战时影响士气。但马上就被反驳,如此行事与曹贼无异,有违主上仁义之名。
赵统道:“统有一计,可解此忧。可用吴兵对魏兵,魏兵对吴兵。”
诸葛亮摇摇头:“如此行事虽不违主上仁义之名,只是此计太过迂腐。”
赵统再一想,发现诸葛亮说的是对的。驱使俘虏倒戈,若是俘虏反抗,就会影响行军布阵,进而引发兵败,造成严重后果。
赵云道:“魏兵俘虏多出自北方与中原,吴兵俘虏多出自徐、荆、扬三地。众军当用乡党情谊劝诱俘虏。”
赵云此话虽然是对的,用乡党情谊的确能够更快转化俘虏为己用。但是这样的话,俘虏中的精锐士卒多出自北方和中原,如此分配不就便宜了刘备和赵云等北方元从将领,反而亏待了荆、益将校。
刘备虽然想同意赵云的意见,但看了诸葛亮的眼色,便道:“子龙此言不当,再思良计。”
诸葛亮看了看众人,便道:“各军先按籍贯到俘虏营中劝诱,各督将劝诱俘虏不得超过所督士卒的十分之二。由益州籍先挑,荆州籍次之,其余最后。”
此法虽然不是最好,但却为各方接受。益州将校听闻魏兵中有当年的汉中鬼卒,再收留一些关中或者凉州出身的俘虏也是可以的。而且作为先挑选的一方,若能招揽河北或者中原的俘虏,自己便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立下大功。
而且,在江陵战场的益州将校并不多,仅狐笃等人,很快就挑选完毕了。至于荆州将校,也挑选了好一会儿。等到元从将领挑选,都剩下一些不容易消化的俘虏了。
赵云不需要挑俘虏,他的本部是刘备分的,而且刘备中军士兵也认赵云。毕竟中军将校的升迁都掌握在中护军赵云手里。而关兴、赵统则没有那么大的面子。
关兴虽为夏口都督,但他未来将继承自关羽的遗产,如果此战无过,前将军的位置便是他的。再兼任中监军,他日不管北伐还是东征,军中都有他的位置。之后能否光耀关氏一族,就靠他的奋斗了。
赵统则比较尴尬,如果他继承赵云,中军总有他的位置。但他的军功却不是在中军体系下立的,那就意味着他不是中军的嫡系。他作为平东将军作战方向与前军相同,但又不属于前军。他的顶头上司安东将军、征东将军无人担任,镇东将军刘琰是元从老臣,不掌军事。(注)
带领平东军军吏在战俘营挑选完俘虏后,看着麾下的谢承、杨大目、石伟,赵统感慨良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