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血腥镇压!京城血流成河!-《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八旗精锐还是没有丝毫的改变。

    当时在八里桥的时候,蒙古马队就是这样,埋着头往前冲,凭着一股血气之勇。

    仿佛只要勇敢,只要拼命冲就可以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军人。

    但其实,这连勇敢都算不上。

    埋着头往前冲,其实是另一种懈怠。

    其实,此时的苏曳非常愿意设身处地站在这群八旗兵的角度想。

    惇亲王奕誴说这两年,他们知耻后勇,刻苦训练过,已经改变了。

    苏曳刚刚听完后是不屑的,但是细细想来,或许很多八旗兵真的是这样想的。

    甚至,他们真的有过一段时间拼命流汗训练,甚至流血。

    甚至在训练中头破血流。

    但那更多只是无头苍蝇式的耻辱效应,三分钟热度。

    流过汗,流过血,然后心安理得地歇息下来了,觉得自己努力过了。

    就如同历史上的清廷,在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城后,也仿佛知耻后勇,要改革,要发展洋务运动,也搞得轰轰烈烈,搞出了一个所谓的同治中兴。

    尤其在所谓的镇南关大捷之后,觉得自己打赢了法国人,觉得自己很强了,可以稍稍躺一躺了。

    然后接下来的甲午战争,彻底撕碎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底裤。

    所谓的革新,不去碰根本性问题,有个屁用。

    所谓的努力,是要从内而外。

    不去彻打碎自己的过往,重塑灵魂,不完成从内核到肉体血淋淋的蜕变,有个屁用。

    不去打最硬的战,有个屁用。

    看看脚盆的崛起,日俄战争是何等之惨烈残酷?

    看着四下飞散的战马,还有满地的尸体。

    苏曳没有任何胜利的喜悦,只觉得一阵阵悲哀。

    这个国家的落后和腐朽,这群八旗兵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甚至整个国家,都有责任。

    旧思想,旧思维,不是一家一姓之责任。

    但最大的责任,当然就是领导者,你找不到出路,带着他们在泥潭走乱走。

    五十个八旗精骑全军覆灭之后,剩下五十个八旗精锐步兵,也彻底惊呆了。

    一下子不知道是应该前进,还是应该后退。

    整个阵型开始大乱了,有些人往后撤,有些人往前冲。

    惇亲王奕誴忍不住了,大吼道:「返回防守。」

    这一生大吼之后,为首的将领才率领着剩下的五十名步兵退回到矮墙之后,打算苟一波,打防守。

    尽管不光彩,但是赢更加重要。

    而苏曳新军这边,每一个人装好了子弹之后,十个人分成了两部分。

    从左右两翼,开始朝五十名八旗兵包抄。

    所有人惊呆了。

    你,你十个人,还要分兵两翼对我们进行包抄?

    五十个八旗兵,开始举起枪开始瞄准,只要一进入射程后便开始射击。

    但是,还没有进入射程,苏曳的新军就已经开始趴在地上,匍匐前进了。

    啊?!

    这,这怎么打?你趴在地上了,我们我们打得中?

    没经历过啊?

    在后装连发步枪出来之前,匍匐前进战斗,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而苏氏连珠枪的出现,可以让这个战术出现了。

    接下来,苏曳的两支小队精锐就这样,直接匍匐前进到八旗兵两翼。

    进入射程之后。

    两支小

    队便开始开火。

    「砰,砰,砰……」

    苏曳闭上了眼睛,完全不想看了。

    这群八旗兵太笨拙了,根本没有应对之策。

    而且这个临时的场地,连躲避的地方都没有。

    短短片刻,就被打倒了一片。

    奕誴又在大吼道:「你们也趴下,趴下。」

    顿时,剩下的八旗兵也开始趴下。

    这一趴在地上,确实就很难击中了。

    但是,这群八旗兵这样一趴下,苏曳的新军反而爬起来了,直接冲锋朝着这群趴在地上的八旗兵冲锋。

    「砰,砰,砰……」这群八旗兵慌乱地开火。

    但是命中率太差了,基本上没有打中。

    「砰!」

    运气不太好,苏曳新军的一个士兵直接被击中了肚子,整个身体猛地一颤。

    他低头看了一眼,这个时候肾上腺素飙升,其实是不知道疼的。

    看着肚子的伤口涌出血来,这个士兵猛地一咬牙,继续往前冲。

    轻伤不下火线。

    在京城和英法联军作战的时候,更多弟兄比这伤重得多了,依旧坚持战斗。

    「投降,举枪!」

    「投降,举枪!」

    十个人,两边包抄三十几个人。

    这三十几个八旗兵,有的不知所措地举起枪。

    「不许投降,不许投降,跟他们拼了,拼了!」有人忽然大吼。

    顿时,血气上涌的八旗兵放下举起的双手,准备上前拼命。

    但是,他们手中的枪已经没有子弹了。

    没有子弹,但是有刺刀,于是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刺刀,疯狂地冲上来。

    苏曳的新军精锐,立刻主动变阵。

    两个三人小组,一个四人战斗小组。

    那个四人小组,把受伤的兄弟护在身后。

    然后,不断地瞄准开火。

    「砰,砰,砰,砰……」

    这么近的距离,更加是一面倒的屠杀。

    短短片刻后。

    这三十几个八旗兵,就已经倒下了大半。

    苏曳新军这边稍稍犹豫了一下,但也仅仅不到一秒,见到对方不投降,就继续开火。

    然后……

    战斗就结束了。

    所有的八旗步兵,全部倒下,躺在地上哀嚎一片。

    因为到了彻底锁定胜局之后,苏曳的新军就已经避开要害了,只是让对方失去行动力。

    从头到尾。

    整个战斗,大概持续了不到半个小时。

    一百名八旗新军,近乎全军覆灭。

    而苏曳新军的伤一人。

    全场死一般的静寂。

    他们有想过会输,但没有想到会输得如此难看。

    哪怕苏曳也没有想到,这群八旗精锐单个的水准,其实可以的。

    但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毫无组织度。

    要么不知所措,要么举枪乱射,要么就埋着头狂冲。

    在场所有的八旗大臣,全部都惊呆了。

    两宫太后,只觉得遍体冰凉,满脸苍白。

    「八旗兵,竟然……如此之不堪吗?」足足好一会儿,叶赫那拉氏道。

    旁边几乎没有人回答。

    「荣禄,八旗兵就如此不堪吗?」太后又问道。

    荣禄道:「太后娘娘,时代变了,战斗方式也改变了。而八旗军队依旧用旧思维打仗,所以才会有如此情景。」

    太后问

    道:「那你的天津新军呢?」

    荣禄道:「天津新军,战术水平不差。但是韧性和意志力,差得比较远。」

    太后道:「那这个韧性和意志力,是怎么来的?」

    荣禄道:「打仗,去打最难最惨烈的战,渐渐就磨练出来了。」

    太后问道:「苏曳,你的军队最核心关键是哪一战?」

    苏曳道:「保卫圆明园,保卫皇宫那一战。」

    太后道:「那一战,你伤亡如何?」

    苏曳想了一会儿道:「大概是英法联军的近两倍,我的军队……伤亡大半。」

    太后道:「伤亡竟然……这么大?」

    苏曳道:「是的。」

    「太后娘娘,洋人亡我之心不死,他们的军队如此强大,而且拥有百万大军。」

    「您看我这十个人如此厉害,但……英法俄等国,像这么强大的军队,超过百万。」

    「上一次英法联军攻破京城,对我们来说惊天动地,但对于英法来说却不值一提,他们用出的力量只有区区九牛一毛。」

    「此时再不军事改革,只怕未来会亡国了。」

    ……………………………………

    南苑校场,实战演练的结果,如同风暴一般传遍了整个京城。

    而现场的惇亲王奕誴,整个人彻底蔫了。

    许多八旗大臣,也真正第一次考虑起这个问题。

    之前所有人都转不过弯,只觉得裁撤八旗军就是颠覆大清根基,就是居心叵测。

    但是现在大家脑子里面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苏曳是董卓,苏曳是曹操的话,他大概巴不得八旗军这样弱小吧。

    最好一直这样弱下去。

    他为何要推动军事改革,而且他说得清清楚楚,新建的帝国陆军中,第一批会有一半旗人。

    所以,这一场小小的实战演练,还真是四两拨千斤了。

    让所有人彻底清醒了一下。

    军队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了。

    ……………………

    此时,皇宫外面两三万八旗兵依旧围在这里,等待着南苑校场的结果。

    惇亲王奕誴骑着快马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顿时,无数人拥了上来,道:「惇亲王,怎么样?怎么样?」

    奕誴走上搭建好的高台,望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缓缓道:「一百八旗精锐,对战人家十个人,全军覆灭。」

    顿时间,全场哗然。

    无数人色变。

    这,这怎么可能?

    一百个人,还打不过别人十个?

    而且还全军覆灭?

    足足好一会儿,有人问道:「惇亲王,那苏曳的军队伤亡如何?」

    惇亲王奕誴道:「伤了一个人。」

    在场无数人,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痛。

    太耻辱了。

    甚至怀疑人生。

    我们八旗军已经差到这个地步了吗?

    我们平时训练,觉得可以的啊,觉得挺威风,挺卖力的啊。

    奕誴挥手道:「散了吧,散了吧!」

    有人高呼道:「惇亲王,那……那八旗军还裁撤不裁撤了?」

    奕誴也陷入了迷茫,道:「听朝廷的,听两宫太后的。」

    然后,他自己离开,返回了自己的惇亲王府。

    今天这一战对他冲击力太大了,他现在不想说话,不想思考,只想着回家,一个人静静呆着。

    …………………………

    次日!

    围在皇宫外面的八旗兵,就只剩下一半了。

    朝廷中枢第一次,真正地开始讨论是否裁撤八旗军一事。

    范围很小,只有十几个人参加,全部都是朝廷重臣。

    两宫太后,大多时候就只是听,也没有怎么发表意见。

    叶赫那拉氏道:「我定格调子,接下来大家畅所欲言,把心里想的话彻底说透,把道理讲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