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为他人作嫁衣裳-《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2/3)页

    开眼了,这样的藏钱手法,还是很有创意的。

    更有创意的是金部司郎中,他家的钱、绵绫,全部藏在宅子的夹壁里。

    民部侍郎孙伏伽,已经上表请求回大理寺,为少卿也好,为大理正也罢,反正是要脱了民部这个烂摊子。

    专业不对口,贼难受!

    今日有所赐的诸位,我在大理寺等你们,有本事伱们一辈子别落到大理寺,别落到孙某手郑

    太极殿上,对孙伏伽的上表,群臣议论纷纷。

    “岂有此理,民部出了那么大娄子,身为侍郎,孙伏伽还想临阵脱逃?”

    “本来孙伏伽就是司法这一头的人,偏偏要他干管钱粮的民部侍郎,这不是为难人吗?”

    “本官听,惹此祸端,就是民部三司挤兑孙伏伽,蓄意用错阵难,导致他不得不去找范铮帮忙。偏偏民部那帮没品的蠢货,还对范铮带的学生恫吓,导致御史台彻底翻脸,李乾佑直接立案了。”

    “废话,换你你也得翻脸,不然人心就散了。”

    “本官倒是对监察御史范铮的学生感兴趣,若不是年纪实在太,本官当建议司农卿破格拔擢为从九品上录事。”中书舍人、清河郡公杨弘礼的见解与众不同。

    杨弘礼是隋朝名臣杨素的侄儿,李渊因杨素对隋朝有功,却断了苗裔,破格封他清河郡公。

    杨弘礼自身能力也强,在中书舍人位置上如鱼得水。

    司农卿嘿嘿笑了两声,没有贸然接话。

    要不心动是假的,可这年龄……

    要开先河,需要一定的魄力。

    戴三梁冠、着紫色朝服,司空、赵国公、领赵州刺史长孙无忌干咳了一声,殿内清静了许多。

    “陛下,臣以为,孙伏伽既然有了去意,不如成全他。让他在大理寺,或许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长孙无忌举象牙笏。

    长孙无忌比谁都了解自家妹婿,他最讲究效用。

    着衮冕的李世民微微颔首:“赵国公之言甚善。只是,民部侍郎的位置,当由谁来接手?”

    长孙无忌道:“臣长孙无忌,举贤不避亲,推举礼部祠部郎症驸马都尉高履行,接掌民部侍郎一职。”

    殿中上奏,“臣”之后加姓名的,就是非常正式奏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