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宫里来旨意了-《我的红楼生涯》


    第(2/3)页

      有些看不惯的他忍不住轻哼了一声:“陛下,西宁郡王率领三千辽东铁骑进京,名为犒赏,实则是在向咱们示威的。

      咱们倘若拿不出相应的对策,恐怕朝中的风向又有变化了。”

      昌平帝沉默了。

      谁都知道,安再师是太上皇的心腹,这次太上皇借着犒赏安再师的名义调三千辽东铁骑入京,说白了就是向他和满朝文武示威的。

      同时也是在隐晦的告诉他,“你爸爸还是你爸爸,别看你借着潼关之败重整京营,但别忘了除了江南大营外,八万辽东军还在老子手里,你要是敢不听话,就得掂量掂量。”

      “天悬二日啊!”

      袁英德心中暗叹,这就是双圣在朝的弊端了。

      别看太上皇已经退位,但十多年来却还在暗中操控着朝堂的局势。

      搞得下面的官员都不知道应该效忠哪一个皇帝,原本就繁琐的朝廷局势变得愈发的错综复发。

      就在他心思百转中,昌平帝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

      “两位爱卿,西宁郡王此番回京,父皇可是说了要让内阁拟出一个章程,要如何迎接这位刚从辽东回来的功臣,你们有何两侧啊?”

      袁英德和林如海两人思索起来。

      太上皇这次调安再师带着三千辽东铁骑回来,摆明了就是来示威的,偏偏还要让昌平帝和文武百官搞出一个欢迎仪式,这摆明了就是在敲打昌平帝,换做谁都憋屈啊。

      过了一会,突然听到林如海发出了一声轻笑。

      “陛下,这有何难?”

      “嗯……”

      昌平帝眼睛顿时一亮,“林爱卿,你有何良策啊?”

      林如海朗声一笑:“陛下,既然太上皇有命,要陛下和满朝文武迎接从辽东鬼来的有功之臣,咱们照做便是。

      只是您别可别忘了,近期要归来的可不只是安再师这位西宁郡王,还有刚从草原归来的定远伯啊。

      定远伯可是刚平定了察哈尔部落的叛乱,打下了漠南二十年的和平,您作为大夏天子,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总得一碗水平端才是,您说呢?”

      昌平帝微微一愣,随即一拍龙案,“林爱卿此言甚是,朕身为天子,赏罚分明才是煌煌正道。

    
  安再师朕要赏,贾瑜难道就不赏了吗?

      朕不但要赏,而且还要重赏!

      林爱卿,你马上替朕拟旨,告诉贾瑜……让他先放缓脚步,等到半个月后再回来,务必要和安再师一同进京。”

      “卧槽……”

      袁英德整个一哆嗦,差点吓麻了。

      昌平帝这是要让贾瑜和安再师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打擂台啊,要不要这么激烈啊?

      当他抬头看向昌平帝时,发现这位登基十余载的天子,此时脸上只剩下冷冽的厉色……

      …………

      蜿蜒崎岖的官道如同一条长蛇般延伸在山谷之中,远处青翠的树木和奔流的河水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面。沿着这条官道缓缓前行的队伍看似永无尽头,人影和车影交错纠缠,形成一幅繁忙而壮观的景象。

      在这条队伍中,火枪兵们枪上肩,以四人为排行军;

      牲畜们呼吸着粗重的气息,牛羊们挤挤挨挨地行进着;高高堆起的物资装满了大车,在阳光下闪耀出金黄色的光芒。

      整条官道弥漫着尘土和汗水混合而成的气味,人群嘈杂喧闹声与牲畜低鸣声交织在一起。随着队伍行进,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更加神秘壮丽。

      贾瑜乘坐着一匹红枣马,站在距离官道不远的一块土丘上,在他的旁边,则是站立着冯唐、伍云春、谢有道等一众将领。

      望着从面前经过的络绎不绝的队伍,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志满意得之色。

      这次大军远征,直插草原数千里,直捣乌兰巴托。

      这份战绩,就连大夏开国元勋甚至四王八公十二侯都没做到的,可今天却让他们做到了,说句不客气的,这都够他们吹一辈子了。

      当然了,他们自己也明白这里头的水份很大。

      譬如除了虎贲营之外,其他的五军营、选锋营等好几营兵马只是相当于去打了个酱油,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即将得到的荣誉。

      不用怀疑,他们回去后肯定会受到褒奖,这是毋庸置疑的。

      有鉴于此,这些日子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就连那位刚接替冯唐,成为选锋营新任总兵的魏耿耀也是如此。

      就在众人在夕阳下看着大军行军的时候,冯唐对贾瑜笑道:“节帅,末将有点话想私下里跟您说,可否移步一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