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士族工匠-《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第(2/3)页

    “要是连上磨盘,用来磨面,是不是可以节省更多的人力畜力?”

    郭嘉听后有些惊讶,说道:“我自负有些智计,虽然觉得在纵横捭阖,人心谋划上,比公子高一些,但公子在工匠这一道上,却是想法天马行空,独具慧心啊。”

    袁熙心道这水车磨坊的想法,也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在后世最早出现于唐代,在宋元时候开始大规模普及。

    这是伴随着水车相关技术出现,从而慢慢发展完善的,之所以会迟滞这么多,是因为中间几百年屡经战乱,工具发明又不被重视,到了太平盛世,工匠才有机会进行发明突破。

    如今袁熙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难题,士农工商阶层分明,他开始有目的地提高工匠的地位和报酬,并对做出发明的工匠进行奖赏。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这些人发明的积极性,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最后只能是导致这个群体摆烂转行,从而导致技术失传,工艺不进反退。

    解决了积极性的问题,才能面对更加触及根本的方面:知识体系构建不完善。

    袁熙在北新城的日子,见过不少工匠,很多人都有不错的点子和想法,但很多点子,却受限于工匠本身的文化水平和认知,不能够形成完善的雏形,只能依靠工匠在漫长的劳动中,慢慢摸索,积累经验,最后灵光一闪,偶然突破。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出类拔萃,具有过人天赋的工匠才行。

    其中最可惜的的是,工匠最需要的数学几何学的知识,却不掌握在工匠手里,而是在极少数士族家中。

    这些士族掌握这些知识后,绝大多数人不是用来发明,而是投身于观星,卜祀,仪典等活动之中。

    知识的获取如此困难,所以有了道不轻传,法不贱卖之说,不仅士族对这些知识严防死守,工匠收徒也是极为苛刻,无形中阻碍了技术的传播改进。

    而袁熙现在做的,就是试图改变这种局面,让从事劳动的百姓匠人,能够得到最起码的知识传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