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试探-《督抚天下》


    第(1/3)页

    阮元归京已有大半个月,平日来到衍圣公府的人也自不少,可细想来,多是数年前在京城熟识的故旧,或是一些后辈生员举人,听闻阮元大名,诚心前来求教,阮元但凡有闲暇,也一一为后学耐心解惑。可这一日,与阮元先前毫无关联的苏凌阿却也来到了府中拜访。

    阮元听闻苏凌阿前来,自然有些不解,可转念一想,他毕竟是东阁大学士,与和珅并列文官之首,以他中堂身份前来自己府上,乃是纾尊降贵之举,又怎能不倍加礼敬?忙换蒋二等人备了茶点,请苏凌阿坐了上座。一时果品已备,阮元也向苏凌阿再拜道:“在下平日粗疏,实不知今日苏中堂大驾光临,实是在下之过。苏中堂若有教诲,在下必当洗耳恭听。”

    苏凌阿听了,也哈哈大笑道:“阮侍郎何苦如此谦虚?这府第乃是衍圣公府,侍郎又是这当今衍圣公的姐丈,自然也算是圣人亲眷了,老夫能得于圣人门下做客,是老夫之幸才对啊?阮侍郎,你做浙江学政的时候,我就在江宁做两江总督,虽然分属两省,可侍郎之名,江苏这里也早都传开了,听说侍郎曾经找扬州的读书人写了本……一本什么书来着?总之老夫在江宁,也听不少人夸过你呢。”

    阮元也回笑道:“苏中堂客气了,其实在下所做,也不过是帮乡里同仁完成些心愿,算不得什么大事的。苏中堂做总督,入朝为相,这才是真正不容易啊。”虽然清代官方没有“丞相”、“宰相”之类的称呼,但无论官民,口语中一般都默认大学士就是宰相,阮元称苏凌阿一句宰相,也是寻常之事。

    苏凌阿道:“阮侍郎,你在浙江这几年,可不止是编书这么简单啊。我可听江苏的生员们说过,阮侍郎在浙江,取士不拘一格,即便这八股做得不好,若是诗文史论,甚至数算上有些长处,就可以取录生员。哈哈,这江苏的生员可都好生羡慕浙江啊,我就听来我府上的几个后生说过,若是你阮侍郎来做这江苏学政,他们以后办什么事,可都要方便多了。”

    阮元陪笑道:“苏中堂客气了,其实在下本就是江苏人,这江苏的学政,却是做不得的。其实天下间精通学问的大儒也自不少,选一位江苏以外的名儒来督学江苏,本也没那么困难啊?”

    “哈哈,这倒是老夫忘了。阮侍郎你看看,老夫这毕竟年纪大了,好多事可都记不清楚了。”苏凌阿也笑道。忽然,他似乎想到了另一件事,又道:“阮侍郎,老夫听外人都说,你是扬州人。可这最近的几部《缙绅录》上,你的籍贯可都是江苏仪征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看来这次苏凌阿来衍圣公府,也确是做了些功课的。阮元自然清楚如何应对,便道:“其实在下籍贯是在仪征,所以平日自称籍贯,就都用了仪征之名。可在下少年之时,是在扬州府城长大,是以扬州府认识的同仁也有不少,外人分不清其中因由,也不难理解吧?”

    “那这么说,阮侍郎也算是扬州人了。”苏凌阿忽然竟似想起了什么有趣之事,一下子兴致勃勃,道:“不知阮侍郎在扬州之时,可知道‘扬州瘦马’之名啊?老夫在江宁府,可有不少扬州的朋友前来,给老夫推荐了些精品呢。唉,只是老夫年纪也大了,可是享受不得了啊……阮学使,您这一生老夫看来,真是再幸福不过了。”

    阮元听了,也不禁微微变色。所谓“扬州瘦马”,其实指的是扬州的妓女,因扬州在清中叶日渐繁华,许多轻浮文人、富商人家子弟便在妓院中一掷千金,相继以坐拥名妓为荣。但阮元在扬州生长二十余年,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之上,平日一是家中并无余钱,二是家风严谨,绝不会与妓院有所交往,三是他本也不感兴趣,所以他一生中竟是从未碰过妓院,而且与阮元交情颇深的一批文人如焦循等,也都绝无涉足妓院之事。不仅如此,各人也都看不起成日出入妓院的文人墨客,平日讳莫如深,便似妓院都不存在一般。却不想这一日,竟是苏凌阿意外在阮元面前提到了这件事。

    可苏凌阿毕竟官职在自己之上,所以阮元也只得陪笑道:“苏中堂这说哪里话来?在下年轻之时,本也是个愚钝之人,想着若不能倍加刻苦,全意读书,未来生计都不知如何是好呢。至于中堂所谓‘瘦马’云云,在下确实也没想过那么多。”

    苏凌阿听着阮元之言,不免有些失望,但阮元总也算尽了礼数,只好笑道:“其实阮侍郎的家事,我也略知一二,尊夫人这是什么人啊?是当今衍圣公的胞姐,堂堂的圣人后裔嘛。这牡丹海棠一般的人物在家里,侍郎还在乎那些庸脂俗粉干什么?不过话说回来,这扬州既是‘瘦马’天下闻名,也必然是有钱的人家多了,才能供养得起那‘好马’嘛。这扬州的财力,我在江宁府的时候,可是亲眼见得不少,不说别的,就单说你那里盐商……嘿嘿,老夫来做这两江总督,其实也不为别的,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图什么呀?就为了一点棺材本嘛。可那一日啊,这扬州八大盐商,一起来我府上送了点迎见礼,嘿嘿,就那一日,老夫想着这棺材本也就赚足了。你说你们扬州的商人也真是心善,我可没强迫他们做什么啊?”

    阮元当然也知道,苏凌阿说是毫无强迫之事,暗中勒索,甚至各种威胁,只怕也给盐商们使了不少,心中对苏凌阿自是全无好感。但毕竟碍于情面,还是陪苏凌阿干笑了几声。

    忽然,苏凌阿又道:“不过我想起来了,我年轻的时候,还是个小笔贴式,曾经和太上皇一路南巡过一次。当时我记得,扬州最大的一家盐商,是姓江的对吧?可怎么我来做了这两江总督,这江家竟只排到了八家盐商最末一位,也只送了一万两银子过来……阮侍郎,我记得您和这江家的江镇鸿,似乎也有些交情,您说是不是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