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少数一些想要去碰碰运气的,最后也难以忍受北地凌冽的风,很快就退缩了。 故而边关这边的人越来越少,边关地区始终不见起色。 如今若是苏衡玉的办法起了效果,让边关逐渐繁华起来,那到时候百姓们不用朝廷劝说,就会主动前往南宜城等地,为自己谋求活路。 久而久之,边关发展起来了,一旦匈奴那边又闹事,谢家军想要临时招募兵士也更方便些。 且边关繁华,前去做生意的人也会变多,最会逐利的粮商们定然也会前往,如此一来遇见什么意外,谢家军临时购粮也有地方。 边关那边的税赋已经多年没有交过了,苏衡玉如今不过只拿出两样东西来,就能盘活南宜城的市场,给大魏带来利益。 魏帝思来想去,也没办法从中找出缺点来。 如此,他连朝中的官员都没通知过,便大笔一挥,允许了苏衡玉的请求。 反正玻璃制法只有自己和苏衡玉知晓,那他们想要怎么利用玻璃为大魏谋福祉,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旁人没资格过问。 于是,有了水泥和玻璃这两样新奇之物的吸引,大批大批的商队开始向着边关而去。 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苏衡玉带着南宜城的百姓一边做生意,一边将这里改造得更加美好。 除了遍地铺开的有南宜城特色的各种摊位,以及城中央的那尊玻璃塑像,还有被苏衡玉的人专门教导过的外商客栈。 如今的南宜城不仅有着整个大魏最稀奇的货物,还有整个大魏对商人最优质的待遇。 因此不少的商队都愿意来南宜城做生意,这边的货品稀奇又便宜,本地的知县虽然不会给他们这些商人打开方便之门,但也不会刻意刁难。 往常他们去其他城镇做生意,为了打通当地的地头蛇,多少也要给那些官员们一些贿赂。 然而南宜城不同,这边的百姓们大多都淳朴,再加上有苏衡玉制定的各项规矩,做起生意来不会弄虚作假,但也不怕被人坑骗。 但凡正经做生意的人,都很愿意和南宜城百姓交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