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相亲相爱》


    第(2/3)页

    郭朗笑弯了腰:能不带这样吗?

    冯海越发一本正经起来:别破坏掉我好不容易进入的状态!

    顿了一下,待郭朗的笑声消退后,接着又用模仿电台主持的声音开始说:

    那个冬天格外寒冷,世界仿佛都被冻僵了。

    邻居是个租户,一个离婚男人,带着儿子一起过。男人没有文化,只能扛着个大板锹去蹲站点卖苦力。

    男人没钱买煤,只好上后山去砍柴烧。下了大雪,很难找到干柴,他就扛了些很粗的树根回去。因为柴火湿,冒了一屋子烟。满屋子只有炕头一巴掌大的地方是热的,孩子就坐在那一巴掌大的地方,摆弄他自己最喜欢的玩具,那些大小不一样的积木,都是别人不要的,他一个个积攒下来,他用这些大小不一样的积木搭一个房子,他说要盖一个不用在屋子里戴帽子的很暖和的大房子。

    母亲心软,总想找借口接济一下他们,可是男人却从来不肯接受我们家的施舍。转眼到了年根,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男人照例每天都空着手回来,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开始零星地放鞭炮了,他的孩子却只能眼巴巴地听着别人的快乐在空中炸响,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的幸福在夜空绽放。男人看出孩子的心思,买回来了一小串鞭炮,孩子蹦得老高。不舍得放,一个个拆下来,每天男人走的时候他放一个,他说给爸爸送行,男人回来再放一个,他说给爸爸接风。那些淘气的孩子就经常过来嘲笑他,说他的炮像放屁。要个没个,要响没响。就拿出他们的炮当着他的面放。这个时候,我的母亲就会跑出来把那帮孩子撵跑,心疼地搂着他,顺道往他的口袋里揣进去几颗糖果。孩子不舍得吃,说是要和爸爸一起吃。天气冷,母亲让孩子在我们家住下,孩子不肯,他说:“回去给爸爸捂被窝,爸爸一个人住,被窝里会很冷的。”

    半夜的时候,父亲说,“好像有人在偷我们家的煤。”就提着手电要出去查看。母亲把父亲拽了回来,说:“让他烧点吧。一定是三九天,冷得受不了,怪可怜的!”

    第二天,母亲果然看到煤堆上少了些煤块,但不是很明显,应该是很少的几块。男人经过的时候,就有了些很不自在的感觉,匆匆打了声招呼就从母亲身边溜了过去。母亲叹了口气,把煤堆仔细翻了一遍,把一些大大小小的煤块都放到了上面,她想这样更适合他来“偷”。

    果然,一连几个夜里,男人都过来偷煤。本来我们一直是住东屋的,母亲偏偏让我们搬到西屋来住。为此,父亲专门搭了一个炉子,把西屋烧得很热。对于我们的不明白,母亲解释说:“这样我们与隔壁的这面墙就会是暖山,多少也会让那边少些寒气。”

    大年三十那天,男人拎着几个鸡蛋和几条窄窄的刀鱼回来了。那是他所有的年货,他说要给孩子做点好吃的。

    三十晚上,我们拿着大串的鞭炮要“接神”,母亲把隔壁的孩子喊了出来,和我们一起放鞭炮。我和姐姐还把自己的“魔术弹”交到他的手里,让他举着来放。孩子高兴极了。接完神,父亲对男人说:“过来一起吃年夜饭吧,陪老哥喝点酒。”拗不过父母的一再相劝,男人就和孩子过来了。不忘端着他做的那盘刀鱼。喝了些酒之后,男人就有些醉意,很不男人地流了眼泪,开始向我们忏悔他“偷煤”的行为。

    父亲说:“冬天总是要烧些煤的,你那个屋子墙皮薄,只有煤的热量才能抵得住那些冷气。大人倒好说,总不能把孩子冻坏了。要烧煤就过来撮,这个冬天太冷,咱们一起捱,总会捱过去的。”

    一块煤到底有多高的热量,男人心里清清楚楚。它们不仅暖和了那一个冬天,还暖和了一颗僵硬的心。就像这刚刚喝下去的烈酒,在心底火烧火燎的,把整颗心都点着了。

    那年冬天真冷,11岁的冯海放学回来,心里想着,母亲辛苦了一天从外面回来一定很冷。就想把炉子烧得旺旺的,把屋子烘得暖暖的,因为为了救急别人,结果自家一点儿煤都没有了。冯海去邻居家小小的煤堆偷了一饭盆煤。结果让邻居看到了,那个男人不依不饶地找上门来,非要冯海的母亲赔他家一百斤煤,那个邻居家的日子过得也不好。母亲把那天挣的钱全给了那个邻居,拿着钱邻居心满意足地走了。母亲打了冯海一个嘴巴,这是母亲第一次打冯海,打过之后母亲抱着冯海大哭了一场。这时父亲喝醉了酒哆哆嗦嗦地从寒风中进来,一头倒在炕上,扯着嗓子唱,唱完了就开始哭,好像全世界他是第一苦命人。那天北京的风特别大,窗户被刮得呼呼直响。

    郭朗听着,眼圈不禁红了起来。

    冯海仿佛真的进入了状态:“后来我家条件好了,我特地去买了三百斤蜂窝煤,雇了三轮车给那邻居送去,邻居脸上的肉一直是硬的,不会笑了。”

    冯海又说:“我的亲身经历,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个故事的温暖和温情。在这个贫富不均的社会,这种温情多么可贵!”

    郭朗擦眼泪,一下子子觉得冯海不是个浅薄的人。也不再将他冠以玩世不恭的。

    冯海的声音越来越小:“后来,我母亲时来运转了……”

    这时,冯海手机铃响了,是冯玫玫打来的。

    冯玫玫给冯海打电话,告诉说他们的车已经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