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計劃雇伙計-《穿成農門假千金后我靠美食暴富》


    第(2/3)页

    其實,蘇青鸞倒是可以通過提高下水湯的單價,從而讓一部分只能在有限預算空間內選擇的客人轉而被迫放棄她家的下水湯,從而減少客流量,不過她卻不想,也不能那么做。

    首先從實際利益出發,現在雖然包括謝府的很多富貴人家的下人都圖新鮮來吃下水湯,但蘇青鸞看得明白,他們這些人無論如何都有更多的選擇,不會為了吃飯發愁。

    也就是說,哪天他們吃膩歪了下水湯,就會把目光轉向別的什么吃食。

    反而是底層的消費者,下水是他們為數不多能夠廉價獲得的動物蛋白質,莫說同魚肉羊肉狗肉鹿肉這樣相對昂貴的食材比,即便是“價賤如泥土”的豬肉,相比下水來說也是貴了很多。

    而原本因為腥膻味難以入口的下水,眼下卻被蘇家的攤子做得如此美味下飯,大家自然很樂意優先選擇蘇家的下水湯,以后蘇家下水湯的主要購買力也會是這些很難有其他選擇的底層消費者。

    再說從情感上來說,蘇青鸞之所以當初想辦這個下水攤,便是看著那各種下水白白浪費,甚至做牲畜飼料都有人嫌棄,想要來個“廢物利用”,能賺錢的同時,還能給那些窮苦的鄉親們補充點他們平素舍不得的蛋白質。

    這樣蘇家有了進項,大家又補充了額外的營養,雙贏。

    至于說提高單價增加利潤,可以,但沒必要。

    蘇家下水攤每日凈收入也有三四百文,一月有近十兩的進項,這是以往蘇家兩月的收入了。

    更何況蘇青鸞還有從鴻福樓那兒得來的“菜譜”分紅,更有是不是去謝子安那里做甜食的打賞——雖然后面兩部分的錢現在楊氏和蘇廣福讓她自己收起來當嫁妝,不歸家用——總體來說,蘇家真的不差這么一點從鄉親們指頭縫里面摳出來的利潤。

    那么既然不想提高單價,現在這下水湯又供不應求,就只剩下一條路——招人,招一個老實可靠又常年能上工的伙計來。

    這樣,才能“擴大生產規模”。

    可是這樣的人哪里去找呢?

    原本蘇青鸞想到的是從花溪村的村民里面找,但是被蘇廣福否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