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孫賊-《我叫孫賊,不是賊》


    第(2/3)页

    孫賊就在村里慢慢的變成了一個小透明。孫賊也就成為村子里面大人小孩嘴里孤僻的孩子,

    跟著奶奶了,每天忙著家中瑣碎的雜事,與村子里面的同齡孩童之間的交往也就慢慢的斷開了。到了孫賊7歲的時候,上學的年紀,學校在其他大隊,小學就是一個大院,兩層平房,后面還有一排窯洞組成的。

    是某個大隊退下來的房屋,年久失修,可在十里八鄉的就一個小學,有一個老校長和幾個來支教的青年教師組成,離孫賊所在的小隊有幾里路,別人家里的孩子7歲去上學,家里有條件的大人用架子車帶著一天的勞作工具帶著孩子們就出發了著去的。沒有條件的孩子們就組隊幾個人一起出發去學校了。

    而他孫子9歲了,長得不高,黑瘦黑瘦的,可能還沒有別人家7,8歲的娃娃個子高。

    但是終于可以去學校,因為做事效率的提高,每天家里和田間的雜事他可以幫奶奶可以提前完成了,奶奶也同意他去上學了。

    每天天不亮就要帶著干饃饃拿著木棍朝學校出發,為什么拿著木棍,因為那個那個年代村里山外的山溝里面是有狼的,

    雖然不多了,對獨自單身走在野外的人也是有威脅的。拿著和他一樣高的木棍,也算是對自己的一點點安慰,或者是木棍是帶來的一絲絲的安全感。

    在走上一個小時左右的路程以后,到達學校開始早上的學習,

    書是老校長給別人推下來的,筆是在灶底下撿出來的碳,在一個小木板上比劃著老師教的東西,他沒有本子給老師交作業,而老師也沒有問過他的作業,他就像是一個幽靈,游蕩在班級里面。

    這樣的孫賊在學校是另類的,不合群的存在。在別的窮的孩子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書和筆。

    可是孫賊的條件不允許,他到了9歲還沒有見過一塊錢是什么樣子的,家中有限的幾塊錢都是奶奶每一年賣了省出來的糧食來換取的,這些錢奶奶會去大隊里面的小賣鋪買一些日用品,偶爾也會讓給孫賊幾分錢去買買鹽巴什么。對于幾毛錢來說,他買什么學習用具,都是奢侈的。

    每天上完課了,手和臉都是黑的,摸得身上的衣服也發黑,還好,在那個年代,孩子們的身上都不算是很干凈。

    中午就著水龍頭里的自來水,啃著發硬的饃饃。奶奶做的饃饃一次蒸一大鍋,蒸好以后再晾干,沒錯,就是那種所謂的大饅頭,一個完整的饅頭比孫賊的臉還大。

    吃的時候就切成片再回鍋溜一下就能吃了,可是在學校沒有這個條件,孫賊就只能就著學校免費的自來水慢慢的吞咽。別的小朋友帶的可就比較好一些了,有菜有米,也有軟化以后的夾著一些野菜的饃饃,至于肉夾饃這些的奢侈吃法,還沒有出現在當時的農村。

    畢竟在那個年代,肉食這種還是很少的大概在過年的時候才能見見葷腥

    因為家中的瑣碎事情比較多,每天下午放學,他要去撿柴,或者去田地邊上挖野菜,晚上回去才會有晚飯吃。

    煮一點野菜,撒一小勺鹽,溜兩片饃饃,一碗包谷珍,就是孫賊的晚餐,吃飽是不可能的,對于一個正在長個子的孩子來說,他每天晚上都是在饑餓中睡著的。

    小學的老校長是個好人,知道他的情況,送給了他書,默許的學校中他的存在,更是在他在被欺負的時候充當了他人生中的一束耀眼的光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