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一飛沖天-《逍遙小儒仙》


    第(1/3)页

    “文圣榜上又冒出一首新詩,快去看看。”

    “能在初五爭榜大潮后沖上來的,不容小覷。”

    “《登第九樓臺》,白鹿書院的。”

    “趕緊看看什么情況,這時候怎么還有攪局者出現?”

    ……

    文圣榜新出現的《登第九樓臺》,就像是一碗水中滴入的墨汁,格外引人重視。

    但凡對文圣榜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意味著什么。

    登上文圣榜,穩了。

    這個時候,文評師們也終于開始出動了。

    盡早發現滄海遺珠,對他們也越有利,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斟酌品評文章。

    想要掀動一縣乃至一郡的文氣風云,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李長安原本還以為這一次還會像之前那樣,慢慢往上升。

    但是他卻低估了重回文圣榜的威力。

    初五之前,不過就是小打小鬧,真正的大人物還不會投下目光。

    但是初五之后,那才是真正的爭鋒,哪怕是大師文宗也會研究還停留在文圣榜上的詩文。

    當天夜里,《登第九樓臺》占據文圣榜第九十位。

    著名文評師任竹林當夜發聲,并且迅速引發軒然大波。

    “細細誦讀《登第九樓臺》十余遍,只能贊嘆太白大才!”

    “‘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的是等樓之后所看到之景象。‘黃河入海流’寫的是近景,把水寫的景象壯觀,氣勢磅礴。”

    “太白用極其樸素簡單的語言,將廣大視野中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

    “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筆力雄渾可見一斑。”

    “若只是前兩句,我也只會稱贊太白一聲有詩才,但后兩句一出,此詩立意瞬間拔高,讓人嘆服。”

    “后兩句看似只是平鋪直敘地描述了登樓過程,但含義深遠,耐人尋味。”

    “這兩句詩發表議論,既別出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寫景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從而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我們展示了更大的視野。”

    “而且此詩在寫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它是一首全篇用對仗的絕句。”

    “前兩句‘白日’和‘黃河’兩個名詞相對,‘白’與‘黃’兩個色彩相對,‘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后兩句也如此,構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此詩沒有奇崛詞句,但展露出來的胸襟抱負和積極向上的進取之心,讓人驚嘆。”

    “絕對大師之作!”

    這篇品評文章,再配合《登第九樓臺》,很快便在各地引發了強烈的反響。

    即便在深夜,影響依然驚人。

    有了任竹林打頭陣,不少文評師也紛紛發聲,各地諸如關行仁這般縣學學子,也開始了主動宣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