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2章 生肖文化的发展史(本章免费) 生肖作为一种久传不衰的民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且有着广泛的延伸空间,这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民间,生肖文化几乎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就连三岁的小孩都能将十二生肖的排序倒背如流,人们不禁要问:生肖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现在的生肖文化和几千年前的生肖文化究竟有什么不同?本文将一一作以详述。 十二生肖的发展 现代社会中的生肖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逐渐完善而成的,其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变化期、成熟期、广为流传期等几个阶段。夏商时期,我国的干支纪日法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体系,此时生肖文化开始萌芽,生肖动物的名称开始在甲骨文中出现,不过与干支还并未发生直接的联系。直到战国时期,阴阳五行说逐渐兴起并大热,方士们才将干支纪日与生肖动物相对应,并和十二支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东汉时期,佛教文化开始逐渐传入我国。及至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勃兴和普及,十二生肖方普遍使用。 清人赵翼所著的《陔余丛考》一书中第三十四卷及梁章钜所著的《浪续谈》第七卷,都认为“十二属”最初始于东汉时期,在汉代之前没有人提起过它。不过,对于这一说法,很多人也都并不认可,因为早在宋代时期,王应麟就在其著作《困学纪闻》一书中举出《诗经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为例证,此诗句有“以午为马”的含意,因此不少人由此推断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有了生肖。不过可惜的是,这一观点理由并不够充分,大多是由猜测而来,因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十二生肖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很多书籍都对其有明确的记载,如《南齐书五行志》、《周书宇文护传》等。尤其是后者,对属相的描述更是详尽,有“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之句。不过,当时的十二生肖没有太多的文化因素和意义,只是帮助人们记住其出生之年而已。 到了宋代的时候,生肖已经不仅用来纪时,还被人们赋予更多神圣的意义,如民间将生肖与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产生了许多禁忌。宋徽宗时期,由于皇帝属相为狗,因此他就下令全国禁止杀狗。一些太学生们不满他的做法,反过来质问他:“神宗皇帝的属相为鼠,为什么当时没有禁止全国养猫?”明代的武宗皇帝因属猪,曾颁布过一个命令:全国范围内禁止养猪,违令者充军。结果,到次年清明皇家备办祭祖三牲时,竟找不到一头猪了。 十二生肖出现后,最初以是纪时被人们所利用,后来又发展为纪日,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域地区,此法更是被广泛使用。1904年,德国的一支探险队在高昌古城获得了一份日历,上面是内容是由粟特语写成的。在该日历中,所记各日都用粟特语、汉语、突厥语称呼。每日先用粟特语七曜日的名称,再用汉语甲、乙、丙、丁等十二干之音,最后又配以十二生肖的鼠名。在其上的第二日,用特语译出汉语之木、火、土、金、水五行之名,并用红字记之。这个发现说明,当时高昌地区的文化已经融入来自很多地方的因素,从而达到高度文明。 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民间人们将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配合使用,如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搭配呢?其意义是什么?总结一下,大概有两种说法: 一、清代人刘献所著的《广言杂记》一书中曾引用李长卿《松霞馆赘言》,来解释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的关系: “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 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