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這時候,雄州城里,童貫與眾將已經商量好了攻打燕京的方略。 童貫確定的方略與第一次攻打燕京大同小異,還是懷著輕敵厭戰的心態,還是寄托于圍困燕京,迫使耶律大石獻城投降上。 故此,童貫令劉延慶為正先鋒使、高藥師為副先鋒使統兵十萬,進逼白溝、良鄉,迫使遼軍獻城投降。 燕京城里,主政的是太后蕭普賢女。 耶律淳死后,原定將由天祚帝第五子耶律定承繼皇位,然耶律定隨天祚帝耶律延禧以打獵為名,逃避在外,遂由皇后蕭普賢女暫時主政,待將來找到天祚帝耶律延禧或耶律延禧第五子耶律定后,還權于他們。 這蕭普賢女也是個不一般的女人,具有非常堅定的意志,在宋軍咄咄逼人的態勢下,既不慌張,也不示弱,反倒是要與宋軍決一死戰。 根據宋軍進攻的方向及情況,蕭普賢女派大將、燕京防衛副使韓斡,統兵五萬,于燕京城南良鄉布陣,由宰相蕭干監軍,等待宋軍來攻打燕京,要與宋軍在良鄉決一死戰。 燕京城中,則由蕭普賢女親自坐鎮,令大將、燕京防衛使耶律大石,統兵兩萬,守衛燕京。 宰相蕭干、燕京防衛副使韓斡受令,統兵五萬,來到良鄉,擺下陣勢,等待著宋軍前來。 宋朝方面,劉延慶、高藥師受令后,則統率十萬大軍,一路上聲張作勢,向北進發,準備來攻打燕京。 這一次,劉延慶吸取了前次北伐失敗的教訓,統率著十萬大軍,走走停停,畏縮不前。 劉延慶的想法是,能嚇唬著遼軍投降最好,即使是遼軍不投降,也不輕易開戰,就這樣跟遼軍僵持著,耗著,看誰能耗過誰! 劉延慶還有個想法。劉延慶認為,種師道乃朝廷名將,名氣大得很,都知道他能打仗,在西北也多有戰績,但他北伐燕京失敗了,被調回西北去了。我這次作為先鋒使征剿遼軍,攻取幽州,寧可不勝,也不能失敗,僅此一點,就顯得我比老鐘更有能力,更能打仗。 正因為劉延慶有這個想法,所以進軍不主動,走走停停,磨磨蹭蹭,就是不主動去進攻遼軍。 宋軍走走停停,來到白溝,未見遼軍,遂駐扎下來。 副先鋒高藥師因獻涿州、宜州,率常勝軍來降之緣故,深受徽宗皇帝器重,徽宗皇帝頒下圣旨,改燕京為燕山府,還口頭承諾,待將來收復燕京后,將由高藥師擔任燕山府守備,負責北方軍務。 因為這個原因,高藥師對攻伐燕京,特別積極,一路上催著劉延慶加速進軍,主動尋戰,以收復燕京。 對高藥師的催促,劉延慶皆已敵方軍情不明,不可冒進為由,予以拒絕。 宋軍在白溝駐扎了一天后,未見遼軍有所動靜。 劉延慶派出探子,刺探遼軍情況。 探子首領前往,刺探清楚情況后,返回宋軍先鋒使大帳,向劉延慶回報道:“報!稟報先鋒使,遼軍大將韓斡統兵五萬,集結于良鄉。瑾此特報!” 劉延慶聞報,高聲令道:“再探再報!” 探子應聲而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