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第(2/3)页

    “種師道!”童貫大怒,怒吼道:“執行帥令!否則軍法處置!”

    種師道無奈,只得退回座上。

    童貫由環視著其他將領,問道:“眾將還有什么說的?”

    楊可世想據實稟報下戰場實況,進諫童貫慎重進軍,但見頂頭上司種師道被童貫訓斥,知道他若是再行進諫,一定會被童貫罵得狗頭噴血,故此隱忍了下來,未再提不同意見。

    散會后,種師道與楊可世出了中軍大帳,返回前軍,商議著作戰方案,然后統兵出發,與遼軍大戰。

    結果,正如種師道所言,遼軍已有了充分準備,加上從涿州趕來的高藥師常勝軍協防,種師道、楊可世所率的東路軍連續攻擊白溝數次,均被遼軍戰敗且追擊,損失慘重,不得不敗退雄州。

    西路軍的辛興宗、王稟在進攻良鄉時,也被遼軍戰敗,踉蹌遁回。

    眼看著與遼軍之間的戰役不能取勝,童貫焦急萬分,不知道該如何辦?恰在這個時候,童貫接到了徽宗皇帝的圣旨,令其與蔡攸一道返京回朝,商議相關事宜。童貫接到徽宗皇帝圣旨,如釋重負,急忙收拾行裝,率領一千名禁衛軍,南返回京。回京時,童貫想起種師道曾說王進救了他性命的話,遂命令種師道,讓王進前來報道,護送他和蔡攸返京。

    這是個什么情況?徽宗皇帝為甚要召回童貫、蔡攸?

    原來,在這之前,根據戰局發展情況,蔡攸已向徽宗皇帝寫了奏書,令快馬傳送,八百里加急,報告到了京師朝廷。

    蔡攸的奏書中,極力強調遼國因丟失了東京、上京、中京三處,現在對南京防務極為重視,集結了優勢兵力,全力防守幽州,戰事推進不利,我軍損失頗重。目前,雙方處于僵持狀態。

    在奏書中,蔡攸并沒有把責任全部推給種師道等將領,只是略微提了下種師道的不是。其中原因,并非是蔡攸不想把責任全部推給種師道等人,而是因為奏書中說不清楚。

    對徽宗皇帝,蔡攸極為了解,知道徽宗皇帝是個聰慧的的人,若在奏書中說得太多,徽宗皇帝會反復思索,會發現其中的破綻。蔡攸想的是,當面奏報情況時,可以根據圣上的疑慮,做出解釋;奏書就做不到了。才有決定,等返回朝廷后,當面奏告圣上,到那時,搖動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所有的責任,全部推到種師道的身上,讓種師道當此次北伐失利的替罪羊。

    徽宗皇帝接到蔡攸奏書,得知前線戰事不利,大軍被遼軍受阻,損失慘重,大為驚恐,遂急令童貫、蔡攸暫停伐遼,將大軍交予王稟總管,令他二人先期返朝,以商議相關事宜。

    童貫、蔡攸接到徽宗圣旨,忙召集眾將,安排接下來的軍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