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趙良嗣心里寬慰了許多。 趙良嗣心想,將雙方策應時間放寬裕點,對本朝來講,也是好事,可以準備的充分些;同時,趙良嗣還覺得,此前的談判結果不夠理想,沒把平營灤三州納入幽燕十六州中,諸如此類的事情,趁大的框架已經確定,金主又喚自己回來的機會,不妨再做一番努力,爭取將平營灤三州也一并納入到燕云疆域中,一并收歸朝廷。 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的?趙良嗣想來想去,想起一個人來,一個在大金說話還比較管用的人來。 這個人名叫楊樸,乃生長在遼地的漢人,祖籍河東晉陽,出生于遼國鐵州世家大族,自幼熟讀經史,慷慨有大志,青年時中遼國的進士,官至秘書郎,曾與趙良嗣一同在契丹朝廷共事,也曾有過交集,只是不太熟悉而已。 楊樸漢文化底蘊深厚,有濃郁的中原情結,非常向往內地的繁華錦繡。 完顏阿骨打起兵后,楊樸棄官來投,成為完顏阿骨打得力謀士,深得完顏阿骨打信任。 在使金期間,趙良嗣也掌握了這個情況,故此,此番回來,特意來找楊樸,除了敘舊之外,就是希望楊樸作為漢人,能為中原朝廷說些話。 趙良嗣找到楊樸后,兩個人寒暄了起來。 趙良嗣追憶起曾經在契丹朝廷做官時候的事情,特別講到自己何以要棄官而投奔南朝,主要是羨慕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 談到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楊樸來了興趣,和趙良嗣熱烈地交談起來,很是投機。 見時機成熟,趙良嗣說道:“良嗣投奔南朝以來,圣上待臣甚是厚愛,授臣于秘書丞、右文殿編撰,此番又全權委派臣出使大金,相商兩國聯盟,共行伐遼之事;然而,良嗣聽郎君們意思,終是不肯將平營灤三州畫斷作燕京地分,且寫入聯盟條約中,此皆因高慶裔之故也。” 女真人對完顏粘翰、完顏宗望、完顏謀良虎、完顏翰本等宗室子弟稱作“郎君”,趙良嗣所言的“郎君”指的就是參加了談判的完顏粘翰、完顏宗望、完顏謀良虎、完顏翰本等人。 趙良嗣如此說,是故意將高慶裔和上述幾個宗室子弟區別開來,意思是強調此乃高慶裔一人之見,以打消楊樸的顧慮。趙良嗣希望楊樸能出面幫忙,把這件事給郎君們解釋解釋,到時候將平營灤三州一并交還中原朝廷。 閑諞了一大通后,楊樸聽也明白了趙良嗣此行的目的。 楊樸雖然傾慕中原文化,但現在任的是大金的官,也深受完顏阿骨打的信任,如何能疏金而親宋、替宋說話呢?盡管楊樸從內心深處也想替宋國說點好話,但他不便出面言說此事,以愧對完顏阿骨打及大金。 對趙良嗣請求幫忙的情況,楊樸很為難,閃閃爍爍了半天,委婉地建議趙良嗣,讓趙良嗣直接去找完顏粘翰等宗師子弟,畢竟大金的江山是他們的江山,只有他們愿意了,此事才行得通。 見楊樸不肯出面說這個事情,趙良嗣只好自己出面去找完顏粘翰。 在想好具體措辭后,趙良嗣選擇沒人的時候,踅進了完顏粘翰大帳中。 前不久,完顏粘翰的父親完顏撒改去世了,完顏粘翰接任了其父完顏撒改的國政勃極烈,并擔任著金軍攻伐遼國中京的大元帥,屬于當時大金朝廷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 此時,完顏粘翰正獨自一人,坐在帳中,思考著下一步的戰略方針,猛然見趙良嗣進到大帳中,吃了一驚。 完顏粘翰心想,宋金兩國締結盟約,共行伐遼之事,已經確定,并簽訂了書面協議,作為宋國派來的首席大臣,在完成簽約后,不應該再拜訪對方國高級別官員,趙良嗣不顧避嫌,突然造訪,該不會是有什么重要事情吧? 完顏粘翰如此想著,趕忙站起身來,與趙良嗣打了招呼,讓著趙良嗣入了座。 看著突然造訪的趙良嗣,完顏粘翰問道:“貴使親臨本帥大帳,有何指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