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肃杀之秋-《光绪中华》
第(3/3)页
我知道这份计划有这相当的可行性,但是我真的没有兴趣参与这份宏图,二十年后我的国家工业化程度估计能够跻身到世界前十的水平线上。经济总量或许能排到世界前三前四,但是这个国家的底子还是太薄,没有个几十年的工业积淀和传统,根本没有能力参与如此规模的角逐。
而且,一旦这种现象出现苗头,很容易的就会遭到扼杀,别忘了虽然英国和德国的争霸已经展现苗头,但是他们毕竟是一类人,而东方人跟西方人根本就是两类人。虽然如今的局势可以看出德皇对我的热情真实性很高,但是这说到底还是利用,就像我在利用他一样。
到底如何应付德国的热情,当真是令我为难得很。
幸好还有太后的大葬来稍作拖延。在归葬了妙高峰七王坟之后,朝政重新提上正轨。此时施利芬一边在等待着回音。一边在关注着俄土的战局。
德意志不会看着欧洲的地面上发生与自己意志没有关系的战争的,德皇早在俄国集结大兵的时候,威廉二世就发出了不和谐的讲话——碍于俄罗斯的出兵理由很充足,而且也是在拯救基督徒的名义下的出兵,所以威廉二世只是声明了德国的中立立场,但是希望两国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他同时向伊斯坦布尔派去了特使,在德国特使的斡旋下,苏丹也发表了一个声明,声明表示俄罗斯帝国的格鲁吉亚总督的死亡与土耳其并没有关系,另外在亚美尼亚的一些不和谐的事情已经得到了制止,俄国的战争理由是不充足和不正当的。希望俄国立即停止对土耳其的侵略行为,奥斯曼土耳其爱好和平,但绝不畏惧战争,有信心保卫好自己的国土云云。德国特使以德意志皇帝陛下的全权代表的名义作了背书。
这是欧洲继两年前由保加利亚大公给自己的儿子做洗礼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危机,同样的,这次危机牵涉进来了英国人和德国人,战争的一方仍旧是俄罗斯。
只是由于俄罗斯的立场以及与英国的关系的变化,这场危机里英国人的立场颇为耐人寻味,英国人直到目前为止,仍旧保持着名义上的中立,但是地中海舰队已经开始行动,监控了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对伊斯坦布尔的炮击过程,以确保这种炮击不会超过大英帝国允许的限度。
远在圣彼得堡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现在的感觉很像是穿着雨衣在沐浴,又像是在皮绳的束缚下与对手在赛跑。他的部队的进展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五千人的登陆部队被牢牢的顶在了锡诺普湾的战列舰舰炮的射程之内,推进比想象中困难许多。而在亚美尼亚的进展则颇为顺利,以劳改犯人为地方长官负责新占地的推进行动很是顺利,对于盼望俄国人如久旱之盼甘霖的亚美尼亚人来说,他们的立场几乎无需考虑,奥斯曼军团在这里被打得落花流水。
这已经够了,在控制亚美尼亚之后,在英国与德国眼里,俄国已经失去了继续推进的理由,所以,大英帝国出手了。在地中海漂泊的波罗的海舰队正式得到希腊官方的通知,希腊将不再负责该舰队的补给问题,并且限期离港。
与此同时,英国人的特使也分别抵达了伊斯坦布尔和圣彼得堡,以和平的名义,俄国必须停止在土耳其的军事行动,否则大英帝国将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德军也在东线频频调动集结,大有攻击俄罗斯心脏的意图。
尼古拉二世感觉很窝囊,伟大的俄罗斯帝国如今像是一只被困在笼子中的猛兽,原本以为跟饲养员搞好关系之后,笼子上的锁已经打开了,事实上它也被许可走出笼子了,但是当它真正想攻击当年戏弄过自己的仇敌时,才发现脖子上还套着一捆锁链,在这捆锁链的束缚下,它始终与猎物保持着那么几公分的距离!当然,只要听话,它偶尔能被许可看到锁链的钥匙——在英国人的手里。
一转眼就是1896年的秋末冬初,出于面子的考虑,黑海舰队的努力没有停止,但是波罗的海舰队却必须找寻下一个落脚的港口,就在此时,沙皇陛下突然得到一个好消息,一个卑微的客人给他送来一笔厚礼——但是有点烫手,但是那份礼物真的很厚重,曾经这个帝国无比的想得到这样一份礼物,并且为之付出过沉重的代价。
但是如今,天已经变了。到底该怎样,除了那位德国来的皇后给他的烦恼之外,尼古拉二世还有许许多多无从下手的难题。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